如何解读2025年五一长假的人均消费低于2019年
老舒说事(315)许多人没有看对的长假消费是被拥堵所蒙蔽了
如何解读2025年五一长假的人均消费低于2019年
——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被压制消费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2025年五一长假结束了,5天3.14亿人次,消费1802.69亿元,人均消费574元,仍然低于2019年五一长假人均消费603元。于是有些专家和大v又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只提问题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把众所周知的问题反复渲染甚至夸大或恐吓国人的现象,目前在中国很普遍,其效果无非就是传播焦虑,个别极端现象会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这是必须坚决抵制和要尽量避免的。
阐述一个观点必须要用事实和逻辑来说明问题,但是如果数据引用和逻辑推理出错了,就会误导大众。今年五一长假人均消费的确是低于2019年五一长假,但是消费总额1802.69亿元,比2019年的1176.7亿元增长了53.2%,这就是巨大的进步,消费总量大幅度增长了,必然会带来就业的增长和文旅产业链的发展。
另一方面今年五一长假出游3.14亿人次,也比2019年五一长假的1.95亿人次大幅度增长了61%。消费总量和出游人次的跨越式发展就说明文旅产业在疫情后已经全面复苏了。
至于今年五一人均消费为什么还没有超越2019年,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被忽视了。因为严重的拥堵压制了出行人数和消费潜力的释放,如果在A景点要花大量时间排队,就可能影响到去其他地方游玩和消费,吃饭大排长龙和交通拥堵也一样会压制消费和出游人数。
五一长假期间全国各地几乎毫无例外的人潮汹涌,从景区到餐饮到处都是大排长龙。排队等候时间越长,说明消费潜力被压制了,就是原来可以有100个人消费的,因为拥挤实际上可能只有60-70个人发生了消费,其余30-40个人被排队或接待能力压制了。比如景区和交通到了人数上限,就不能进去了,餐饮和酒店到了人数上限,就不能接待了,购物也有一样的问题。
所以,在接待能力没有增加60%以上,3.14亿人次出门导致消费金额必然会被压低,这才是目前假日经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所在。就是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和实际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这才是导致2025年五一长假人均消费低于2019年的真正原因。下面是豆包大模型提供的数据:
2016年-2025年五一长假数据对比与趋势洞察
年份 天数 出游人数(亿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人均消费(元) 核心驱动因素
2016 3 1.34 791 590 短途游、乡村游
2017 3 1.34 791 590 消费升级、智慧旅游
2018 3 1.47 871.6 593 乡村游、研学游
2019 4 1.95 1176.7 603 假期延长、跨省游
2020 5 1.15 475.6 414 疫情防控、本地游
2021 5 2.3 1132.3 492 复苏回暖、红色旅游
2022 5 1.6 646.8 404 疫情反复、“微度假”
2023 5 2.74 1480.56 540 出境重启、消费升级
2024 5 2.95 1668.9 566 政策利好、年轻客群
2025 5 3.14 1802.69 574 文旅融合、出境游
20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