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比侃冲击港股IPO,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500

据港交所5月14日披露,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500

招股书显示,诺比侃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研发的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为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领域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赋能。根据灼识咨询,就2023年的收入而言,公司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诺比侃的三层业务模式包括“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AI行业模型-AI+解决方案”。

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是公司业务模式的支柱,拥有生成不同AI行业模型的业务底层通用技术。AI行业模型均为根据业务数据及行业洞察设计及改进的算法模块集合,旨在应对个别业务场景中的特定挑战。

作为连接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与AI+解决方案的桥梁,AI行业模型由底层技术平台赋能,进而会赋能各行各业的业务场景,可促进AI+解决方案的快速生成与发展。随着这些AI行业模型组合互联协同,公司能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AI+解决方案,以应对客户在更复杂多维的业务场景中的需求。

根据灼识咨询,中国AI+交通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384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将从2024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518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7.7%;

中国AI+能源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0.5万亿元人民币,且预计将从2024年的0.5万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9.0%;

中国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0.6万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将从2024年的0.7万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1.2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500

诺比侃的收入来自AI+轨道交通、AI+电力及AI+城市治理业务。公司亦已扩展至其他行业垂直领域,包括AI+城市交通、AI+机场及AI+化工。该等新业务的商业化处于不同业务及/或产品开发阶段。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诺比侃实现收入分别约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约1.15亿元人民币。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部分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尤其是AI+能源业务及AI+城市治理业务)按项目进行。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项目业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58亿元、人民币2.42亿元及人民币1.53亿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2.5%、66.6%及38.1%。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有一个、两个及11个项目正在进行中,余下合同总金额(含税)分别为人民币1.55亿元、人民币1.39亿元及人民币3220万元。

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从单纯的理论概念演变为进入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并在多个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I+”的概念,作为人工智能跨入不同行业的专业应用的延伸,成为新技术、新模型和新生态的催化剂,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技术在朝着与交通、能源、城市治理、医疗、制造、文娱等行业的产业应用整合的方向发展。

在此等行业趋势及转型的背景下,AI+产业整合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方面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更强的商业可行性和创新潜力迎接未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诺比侃多位核心人士均毕业自四川大学。廖峪于2008年12月获得四川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唐泰可于1997年7月获得四川联合大学(现称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学学士学位;孙毓川于2006年7月获得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诺比侃在2019年至2024年共完成五轮融资,包括博将资本、普丰资本、雅艺创投、望众投资、沛坤投资等机构,成都产投等地方资本,以及科创板上市公司赛伦生物董事长范志和,以及韦文彦、高贺健等个人投资者参投。

招股书显示,在2024年6月诺比侃完成D+轮融资时,沛坤投资以2000万元获得诺比侃32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0.9%。该轮融资后,诺比侃估值为21.3亿元。

本次诺比侃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核心技术的继续研究,以巩固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产品及服务功能的基础;建设公司的研发技术中心和新总部基地;寻求潜在的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