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申请破产清算!造车的生死局,新势力淘汰赛的启示录

500

导语:当造车新势力撞上“冰山大角”。

文 / 大力财经

作者 / 魏力

在新能源汽车圈这片“乘风破浪”的海域里,哪吒汽车最近却像撞上冰山的邮轮——表面还漂着“造车新势力”的彩旗,底下早已暗流涌动。

天眼查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500

烧光300亿融资后销量暴跌、国资股东“拉黑”创始团队、供应商追债追成“剧本杀”现场……这哪是造车?

01

烧钱300亿的“魔幻现实”:销量暴跌比电视剧还刺激

还记得哪吒汽车当年“左手融资右手扩产”的豪横劲儿吗?300亿砸下去,结果2025年1月只卖出110辆车——这数据连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看了都直摇头:“我摊个饼都比这销量稳定!”

大力财经划重点:靠融资“烧钱换市场”的模式就像玩俄罗斯轮盘赌,赌赢了是“行业黑马”,赌输了就是“资本弃子”。当销量撑不起烧钱速度,现金流分分钟“爆缸”。

500

02

欠薪欠税连环坑:比宫斗剧还复杂的现金流迷局

员工工资“待机中”、税务局“敲门催债”、股权冻结次数比车企发布会还多(30次!)……现在的哪吒汽车,活像个拆东墙补西墙的“现金流魔术师”,但可惜没骗过市场。

大力财经犀利评:欠薪伤士气,欠税伤信用,股权冻结伤“卖身资本”——三重打击下来,资金链比哪吒的乾坤圈还绷得紧,就差“啪”地断给你看了。

03

国资股东“变心记”:从“甜蜜牵手”到“相看两厌”

南宁、宜春、桐乡等国资股东握着超13%股权,本想靠哪吒汽车“造车致富”,结果等来的是销量滑铁卢、管理迷之操作……现在估计内心OS:“早知道投资新能源,不如去炒国债!”

国资投资讲究“政治正确+经济回报”,当企业既不“造车”也不“赚钱”,被“打入冷宫”只是时间问题。

04

战略分歧or管理失控?这是个“罗生门”

创始团队和国资股东到底为啥“分手”?坊间传闻比谍战剧还精彩:有人说创始人要“激进扩张”,国资要“稳扎稳打”;也有人说管理混乱到“公章找不到,报表对不上”……

不管真相如何,公司治理拧巴成“麻花”,迟早要出大问题。没有“董事会-管理层”的有效协同,就算有金山银山也得败光。

“再不还钱,就断你芯片!”供应商从“合作伙伴”变成“债主天团”,直接导致哪吒APP断网、车主导航变“盲盒”……现在车主群里最流行的梗是:“买哪吒送‘密室逃脱’体验,APP失联版!”

大力财经扎心话:汽车供应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密网络,拖欠货款看似“省了小钱”,实则毁掉整个生态信任——下次谁还敢跟你玩?

汽车行业讲究“规模效应”,销量崩了供应链崩,供应链崩了口碑崩——这是个无解的死循环,除非有“救世主”带着百亿现金入场。

05

收购传闻破灭:丰田辟谣背后的“资本嫌贫爱富”

前几天传“丰田要收购哪吒”,股民刚想欢呼,丰田立马辟谣:“我们没谈过!”这剧情反转比电视剧还刺激——原来资本的世界里,“雪中送炭”是传说,“锦上添花”才是常态。

收购本质是“利益交换”,当你资不抵债+30次股权冻结,就算是“造车新势力”的壳,资本也得掂量掂量:“接盘后是能赚钱,还是要填坑?”

06

行业警示:新势力淘汰赛,比“速度与激情”更残酷

先是高合“卖身”未遂,现在哪吒“命悬一线”——新能源新势力的淘汰赛,比《鱿鱼游戏》还刺激。曾经的“百团大战”,正在变成“剩者为王”的残酷战场。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超200家,预计未来5年80%会出局——没有核心技术?对不起,市场不相信眼泪。

看看比亚迪、特斯拉,人家靠刀片电池、自动驾驶等硬科技“打天下”,再靠规模化盈利“稳江山”。反观哪吒们,钱烧了、厂建了,却没留下任何“护城河”——这不是造车,是在玩“资本过家家”。

500

新能源行业早已过了“PPT造车”的时代,现在拼的是“技术能不能打,钱包能不能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只能成为行业洗牌的“肥料”。

结语:

哪吒能否“重生”?新能源行业需要“刹车思维”

哪吒汽车的危机,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行业“狂飙”后的必然阵痛。当资本退潮、补贴消失,真正能留在牌桌上的,永远是那些把技术当“龙骨”、把盈利当“血液”的玩家。

最后敲黑板:造车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流量游戏,而是需要“工匠思维”的长期主义。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或许不是关键,关键是——行业该学会踩刹车了。

毕竟,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开得稳”比“开得快”更重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