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交通建设
台湾的交通建设
台湾有着相对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台湾除海运历史悠久外,19世纪末修筑的基隆至新竹段铁路(1893年通车)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清代还修筑了连贯东西的数条公路干线。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为了军事控制与经济掠夺,把交通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大力修筑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等。到1945年台湾光复时,台湾有铁路3922.3千米(其中营运线达898.3千米,专业支线计3024千米),公路总里程计17272千米,先后建成17个飞机场(其中军用机场11个),并将高雄港、基隆港扩建为国际商港。这些设施尽管后来曾受到战争的破坏、但毕竟为台湾交通运输的重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国民党退居台湾时,受战争破坏的岛内交通设施基本得到恢复,一般客、货运输已能正常运行。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一方面运用美援贷款发展交通运输,一方面有计划地进行交通建设,台湾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
台湾不仅形成陆上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以及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空运路线,而且交通工具呈现现代化与高速化。
一、铁路
台湾铁路建设历史悠久,环绕整个台湾岛。铁路线路分为普通铁路(台铁)和高速铁路(台湾新干线)两种。但由于公路与空运的发展,铁路运输地位在下降。截至2021年,由台铁管理局运营的铁路里程为1066.6千米,高铁公司管理的高铁350千米,各市捷运公司管理的捷运(地铁)288.59千米,其他线路(企业管理)133千米。台铁管理局运营线路中,包括双线742.1千米,单线322.9千米,电气化区间997.7千米,非电化区间67.3千米。
台湾铁路的轨距为1067mm,属窄轨。
(一)主要铁路线路
1、西部干线
纵贯线北段、海岸线(海线)、台中线(山线)、成追线、纵贯线南段、屏东线
2、东部干线
宜兰线、北回线、台东线
3、南回线
4、客运支线
深澳线、平溪线、内湾线、六家线、旧山线、集集线、沙仑线
5、货运支线
台中临港线、花莲临港线
6、高速铁路
(二)西部铁路干线
西部纵贯铁路是台湾铁路运输的大动脉。它北起基隆,南至高雄,途经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等10县市,跨越2个盆地、2个平原、3个丘陵与6个水系,全线长408.5千米(不包括复线),85个车站。
1973年,台湾开始规划实施西部铁路电气化工程,1979年6月26日全线实施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工程完成之后,运行时间大大缩短,从基隆到高雄仅需4个小时,比过去节省了一半。同时,增加了铁路运量,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东部铁路干线
东部铁路干线包括宜兰线铁路、北回线铁路、花东线铁路与南回线铁路。
(四)南北高速铁路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提出兴建南北高速铁路。1990年2月,台湾“交通部”委托美德顾问团完成可行性研究,同年7月,经“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审议,“交通部”成立台湾高速铁路筹备处。这项重大工程采取BOT方式兴建(兴建一营运―转移),即“政府”授权民间机构,由民间机构负责兴建,完成后,“政府”以特许方式交给民间经营一段时间,再转移“政府”。
1997年,由台湾高铁企业联盟中标,成立公司,负责兴建,2007年2月1日开始运营。
高速铁路自台北经桃园、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至高雄,运营线路全长350千米,占铁路总里程的19.06%,行车时间在2小时之内。
二、公路
台湾公路网遍及全岛及离岛地区。台湾有南北走向纵贯西部走廊的一号“中山高速公路”、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和横跨东、西部的五号“蒋渭水高速公路”等三条南北高速公路,以及自北向南排列连接西部与东部、中部的二号、四号、六号、八号、十号高速公路。而省道更遍布全省,还有“台湾三大横贯公路”的北部横贯公路(台七线)、中部横贯公路(台八线)、南部横贯公路(台20线)承担横贯台湾岛东西的运输功能。
截至2021年末,台湾公路(包含“国”道、省道、市道、县道、区道、乡道及专用公路)总里程为21749.3千米,其中“国”道1049.7千米,省道5317.7千米,市道及县道3673.5千米,区道及乡道1.13万千米,专用公路407.8千米。
全台湾面积36197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6千米。“国”道9条,省道主线48条、支线49条(共计97条),市道及县道为156条,区道及乡道为2241条,专用公路为35条。道路密度为0.6千米/平方千米。高速公路里程为1049.7千米,占比4.83%。
台湾主要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干线公路有:
1、中山高速公路
2、桃园航空城北侧联外高速公路
3、机场支线、桃园环线
4、大园支线
5、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6、台北联络线
7、台中环线
8、蒋渭水高速公路
9、水沙连高速公路
10、高雄港东侧联外高速公路
11、台南环线
12、高雄环线
三、航空
台湾的空运航线分为台湾岛内(包括离岛)24条航线,台湾岛与大陆各城市间(包括港澳)40条航线和两条包机航线,台湾岛飞往东南亚、东北亚、欧洲、美国、中东各城市的定期及包机100多条国际航线。
截至2019年末,台湾共有91家航空公司运营定期客货运班机,其中当地公司17家,外籍公司56家,大陆籍公司18家。
台湾省民用机场列表
类别 名 称 简 称 经营单位 区位 地 址 等级
国际机场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桃园机场 桃园国际机场公司 北部 桃园市大园区 特等
台北松山机场 松山机场 台北国际航空站 北部 台北市松山区 甲等
高雄国际机场 小港机场 高雄国际航空站 南部 高雄市小港区 甲等
台中国际机场 清泉岗机场 台中国际航空站 中部 台中市沙鹿区 乙等
省内机场 台南机场 台南机场 台南航空站 南部 台南市南区 乙等
澎湖马公机场 澎湖机场 澎湖航空站 南部 澎湖县湖西乡 乙等
花莲机场 花莲机场 花莲航空站 东部 花莲县新城乡 乙等
台东机场 丰年机场 台东航空站 东部 台东县台东市 乙等
金门机场 尚义机场 金门航空站 福建省 金门县金湖镇 乙等
嘉义机场 水上机场 嘉义航空站 南部 嘉义县水上乡 丙等
恒春机场 五里亭机场 恒春航空站 南部 屏东县恒春镇 丁等
望安机场 望安机场 望安航空站 南部 澎湖县望安乡 丁等
七美机场 七美机场 七美航空站 南部 澎湖县七美乡 丁等
绿岛机场 绿岛机场 绿岛航空站 东部 台东县绿岛乡 丁等
兰屿机场 兰屿机场 兰屿航空站 东部 台东县兰屿乡 丁等
马祖北竿机场 北竿机场 马祖北竿航空站 福建省 连江县北竿乡 丁等
马祖南竿机场 南竿机场 马祖南竿航空站 福建省 连江县南竿乡 丁等
四、海运
台湾四面环海,海上交通发达,对外贸易仰赖海上运输。截至2019年底,台湾总吨位100吨以上的客、货船舶共计285艘,总吨位472.4万吨,载重吨711万吨。
自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实施以来,台湾已开放13个港口,大陆共开放72个港口(包括55个海港和17个河港)。
台湾主要的国际商港有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与苏澳港,另外还有20世纪90年代开辟的台北港和历史悠久的台南安平港。
其中,高雄港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世界第十五大港口,承担台湾60%以上的货物装卸与75%以上的货柜装卸。
五、捷运
台湾使用“捷运”一词指代高运量与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用法类似于地铁,是为了区别台湾铁路的地下化区段而新创的词汇,与运力较低的轻轨运输相对;而在香港,“捷运”一般是指旅客自动输送系统。
台湾捷运的每一个出入口、换乘点都覆盖了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捷运的车厢设计得非常宽敞,方便轮椅进出。对于视障人士,捷运不仅有导盲砖的指引,工作人员也会上前提供引导。对老幼孕等弱势群体,捷运上设置了专门的博爱座。台北的几乎每个捷运站都有涂鸦和壁画,有时也会有个人书法或绘画展,成为了台北都市文化的一部分。
台北第一条捷运是1996年的木栅线(现改称“文湖线”),共有9条捷运线,2021年,台北捷运客运人数53112万人次,日均145.51万人次;桃园机场捷运客运人数1374万人次,日均3.76万人次,高雄捷运客运人数40453万人次,日均11.08万人次;新北捷运客运人数357万人次,日均0.98万人次;台中捷运客运人数418.4万人次,日均1.67万人次。
目前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有:
1、台北市 台北捷运
2、新北市 新北捷运
3、高雄市 高雄捷运
4、桃园市 桃园捷运
5、台中市 台中捷运
其他城市的捷运已在规划中。
六、摩托车
摩托车(台湾称机车)是台湾民众主要的代步工具,台湾是世界上摩托车密度最高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