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学,到底能不能学会数学?

我反正是反复地看了几遍,确定说得都是中文。所以我就很奇怪哪里来的那么多国际友人怎么就是听不懂呢?

毫无疑问,高考是以熟练度考查为主,创新性考查为辅的一种考试。虽然现在高考数学想考到140分的难度变得非常大,但是基本功扎实的同学,想考到120分的难度并不见得比以前大多少——因为整张试卷至少有120分纯粹是在考熟练度。

换句话说,智商平平,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非常地刻苦,反复刷题,理论上高考数学考到120+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再往上突破是很难的。视频中说得也很清楚,如果反复训练真的那么有用,清华北大每年招生应该几乎都是高复生,应届生寥寥无几。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熟练度提高对于提高高考成绩肯定有作用,但是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当熟练度刷到一定地步以后,就无法再向上突破。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不断提升熟练度需要高昂的时间成本。唐xx第一次高考370分,一直到第11次达到自己的最高点:646被重庆大学所录取。11年啊,人生有几个11年?而且2019年的时候,广西高考所采用的数学卷难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所以唐才考到130分以上。试问有几个家庭能支持孩子高复11年的?这种时间成本几乎无人能接受。

整整11年,唐尚珺刷掉了多少数学卷子才拿到了这个成绩?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是理论上考到120+是没问题的?

什么?还没想明白?因为高考他不是只考数学一门课!你要是想按照唐xx的复习强度达到数学120+,需要在三年时间内刷掉他至少14年(截止到他考入重庆大学)的卷子,你其他的课难道不学了么?其他课的卷子难道不需要时间么?

所以提前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彻头彻尾就是个伪命题!真的,很多家长只要有一点点的逻辑能力就应该能想明白:现在数学学不好所以要提前学,这样可以多学几遍,免得以后吃亏这个事情到底有多荒谬。就好像说我现在走路还走得不稳当,所以我得从73楼或者84楼上多练练飞行一样。

毫无疑问,唐xx要么智商平庸,要么根本就不学习,毕竟第一次高考370分的成绩很说明问题。但是他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不断地重复刷熟练度还是可以冲进末流985的(我实在不想用努力这个词形容唐xx,因为他这个行为根本和努力没有什么关系),请问我哪里说错了?

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把14年的练习压缩进3年内的,这也就是并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考入末流985一样。

还有的家长说,我们也不想提前学,可是学校里就是这么教啊!那谁让你把孩子硬往里塞呢?他的cpu支持不了这么学,当初你就让他去个普通学校安安眈眈地学不好么?什么?不甘心?你凭什么不甘心?娃你养了12年,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娃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非要去挤那座不属于你的独木桥,除了说活该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你想让一个普娃不吃亏,放弃提前学吧,真的不如把当下学的内容好好搞一搞,基础打打牢,多吃点苦刷刷熟练度,比你那个虚无缥缈的提前学不知道有用多少。

热门评论 3

  • 中小学数学没天赋,有兴趣也能高分。我从小学喜欢漂亮的数学老师,渴望得到她的表扬,养成了一个学数学的习惯,自学+超前学,产生的效果就是做题飞快。记得上小学是数学考卷基本是十五分钟内完成,初中半个小时内,高中一个小时内,高考我也把最后大题写完还有大把时间。
  • 戴上草帽不言肃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通的。所谓“理科”讲的就是一个“理”字,何为“理”,规律、规则和相关应用。在数学、物理等等方面,就是原理、公式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应用。
    原理不明公式不通,刷再多的题都是枉然。
    有句话叫做“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我的高考就是刷题刷出来的,1模的时候,数学80分。然后3个月时间我把上海前5年各区所有的模拟卷全部背透。只做120分左右的内容。
    就是从背开始,做到第四第五圈开始,基本开始大部分题目能理解怎么上手了。
    最后高考115分。基本上就是把我当时能掌握的做明白了。
  • guan_16810121352736
    高考数学考120分对绝大多数考生还是很难的。比如2024年新高考1卷,最后一题19分,几乎无人会做,河南省100多万考生,竟然没有一个满分。
    你这个回复笑死我了,去年6月25号吧,我也说过河南居然一个数学满分的都没有。那题其实就是拿北京以前压轴题改的全面弱化版,真没多难,一个省一个满分的都没有,有点出乎人意料。结果被个河南ip的说我“造谣”,要举报我什么的,我记得id应该是 @我心飞翔666,现在你也这么说,看来24年河南数学应该是全军覆没了。
    其实从河南满分零蛋来看,数学并非纯粹的天赋,因为这几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偶尔是用竞赛题改的,最恶心的是北京曾改过imo竞赛题来作为压轴题,不搞竞赛、不超前学大学数学就是很难做出来,不是说用大学知识,而是大学数学思维。最考天赋的现在实际是物理,高中物理也常用到求导、变换、数形结合来出题,特别考察人的物理和数学天赋,还没有数学那么多的思维超纲。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4
最热 最早 最新

  • K_ON荏苒流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教授的知识偏少,且已成型多年,在考试选拔的机制下,考核方向是偏、怪、难做题技巧,而不是你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
    文科方面,在识字断句教育之后,应该以培养写作能力、博览分析历史、政治资料为方面;理工科方面,可以学习现在大学高数线数概率、物理化学课程。
    现在的大学里,一门课程是超中学一门课程六年的知识量,老师讲的却更简单,大多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根本无法适应,严进宽出,上学学了个寂寞。
    学习真的很有用,很多人觉得上学的知识以后的生活用不到,其实现代生活提供科技产品五花八门,手机、转基因等等,学过相关原理,谎言一眼看破,很多人不学不信学校知识,迷信祖辈传授的上世纪上上世纪生活经验,每天上一当,天天不一样,跟风嘲讽书呆子却一呼百应。
  • 我记得古代状元大多是年轻人,所以天才不靠刷卷这个古已有之啊。
  • 雪山云云 女子贵自立,一旦想要依靠别人,就有了弱点
    已经不属于数学天才了,所以就更不要提前学?这算呼吁大家躺平性学习么?我心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复盘训练,专项补齐,这不是学习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的事情么?怎么到数学这就玩撞大运了?你在工作中也是这样么?因为某个工作可能比不过你的同事,所以索性摸鱼了?
  • 中小学数学没天赋,有兴趣也能高分。我从小学喜欢漂亮的数学老师,渴望得到她的表扬,养成了一个学数学的习惯,自学+超前学,产生的效果就是做题飞快。记得上小学是数学考卷基本是十五分钟内完成,初中半个小时内,高中一个小时内,高考我也把最后大题写完还有大把时间。
  • guan_15675771092777 不用个性昵称,是因为只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人。
    要开窍。
    开窍了,你会觉得学数学很快,看公式,看定理,啥都很顺眼,很符合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没开窍,怎么看都整不明白。
  • 现在数学这么简单么?我们当年是分数一般是90,30,30。90分基础,仔细计算都能得到。30分提高,可以通过刷题获得,但是需要会总结,会转换,不是刷死题就会的。剩下30分看命看天赋。我们高中作为一个市重点,最高分也就是120多一点点。
  • guan_16810121352736
    高考数学考120分对绝大多数考生还是很难的。比如2024年新高考1卷,最后一题19分,几乎无人会做,河南省100多万考生,竟然没有一个满分。
    你这个回复笑死我了,去年6月25号吧,我也说过河南居然一个数学满分的都没有。那题其实就是拿北京以前压轴题改的全面弱化版,真没多难,一个省一个满分的都没有,有点出乎人意料。结果被个河南ip的说我“造谣”,要举报我什么的,我记得id应该是 @我心飞翔666,现在你也这么说,看来24年河南数学应该是全军覆没了。
    其实从河南满分零蛋来看,数学并非纯粹的天赋,因为这几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偶尔是用竞赛题改的,最恶心的是北京曾改过imo竞赛题来作为压轴题,不搞竞赛、不超前学大学数学就是很难做出来,不是说用大学知识,而是大学数学思维。最考天赋的现在实际是物理,高中物理也常用到求导、变换、数形结合来出题,特别考察人的物理和数学天赋,还没有数学那么多的思维超纲。
  •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北京头部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提前学的。
  • 再补一刀,很难懂的题,看几遍才能看懂,不是很正常吗?
    你不觉得你反常识?
  • 全部楼层
    戴上草帽不言肃
    如何理解“其义自见”呢?如果一个好老师在你对十遍的时候告诉你“义”呢?
    不是抬杠,只是感觉这样老师不多了,本人有幸遇到几个!
    这是2件事情,有些时候“义”是讲不明白的。所以才会有悟性这个说法
    当然你说的老师,我也是遇到了。毕竟3个月提升几十分,光靠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是单独指望老师每天上课的一个小时,这也是不够的
  • xxx9988 光光,2年想你
    可以的。数理化的拦路虎是各种洋名的定理定律和各种曲里拐弯的公式符号,与母语汉字的标达方式不一样,天然被学生排斥,唯一的解决办法,死记硬背,熟记各种定理定律符号表达式,先知道是个啥意思,才能熟练运用解决问题。
  • 你逻辑错误,反复刷题解决的是熟练程度与熟悉程度。
    超难的题第一次学会了,大概率很快就忘掉了。
    再一个,高考题量大,熟练程度高更占优势。
  • 戴上草帽不言肃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通的。所谓“理科”讲的就是一个“理”字,何为“理”,规律、规则和相关应用。在数学、物理等等方面,就是原理、公式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应用。
    原理不明公式不通,刷再多的题都是枉然。
    你这话吧就叫无意义的车咕噜话,的确没错,但毫无意义,啥叫学通?考100,还是考120,还是考140,还是考150?任何学科,真要学通都不可能只凭死记硬背,连政治,历史这种都需要有逻辑,有思考,有延伸,融会贯通才能得高分。
    人家主贴说得其实很清楚了,高考数学大概有120分常见基础题目,普通人智商反复刷题后提高熟练度只需套路方法就能拿。人家没说反复学就能学会学通。
  • 戴上草帽不言肃 发展才是硬道理
    全部楼层
    姜汁威士忌
    有句话叫做“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我的高考就是刷题刷出来的,1模的时候,数学80分。然后3个月时间我把上海前5年各区所有的模拟卷全部背透。只做120分左右的内容。
    就是从背开始,做到第四第五圈开始,基本开始大部分题目能理解怎么上手了。
    最后高考115分。基本上就是把我当时能掌握的做明白了。
    如何理解“其义自见”呢?如果一个好老师在你对十遍的时候告诉你“义”呢?
    不是抬杠,只是感觉这样老师不多了,本人有幸遇到几个!
  • 印加节度使
    啊……贼老师啊,这个可不好说120、130、140什么的,纯粹是水涨船高,卷子难度决定一切。刷熟练度把数学刷出来的普娃对这个可太有发言权了,比较浅的题我可以稳定做到140以上,但一般年份的题,我真的只能做到及格。因此如果数学特别浅,那我能被虚高到末流清北专业(因为真正清北天赋的人数学也只能考那么点分),但如果数学特别难,我被干到一本线边上都是可能的(只要没见过的题完全不会做,毕竟曾经12道选择题全选错的天才)。结果那年文数一般(据说略偏浅,我不觉得),被干出了C9,上了一个末流985,约等于一个压缩成功的唐尚珺。

    不过我确实算是其他课不怎么需要学的那种,如果我走理科,数理化都是除了刷题没办法,估计也跪了……
    这个事儿,节度使属于天赋异禀的少数,应该是没有代表性。
  •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把需要耗费14年,或者40年的卷子,用一年时间,掌握要领,高效率地刷完。
  • 戴上草帽不言肃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通的。所谓“理科”讲的就是一个“理”字,何为“理”,规律、规则和相关应用。在数学、物理等等方面,就是原理、公式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应用。
    原理不明公式不通,刷再多的题都是枉然。
    有句话叫做“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我的高考就是刷题刷出来的,1模的时候,数学80分。然后3个月时间我把上海前5年各区所有的模拟卷全部背透。只做120分左右的内容。
    就是从背开始,做到第四第五圈开始,基本开始大部分题目能理解怎么上手了。
    最后高考115分。基本上就是把我当时能掌握的做明白了。
  • 印加节度使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啊……贼老师啊,这个可不好说120、130、140什么的,纯粹是水涨船高,卷子难度决定一切。刷熟练度把数学刷出来的普娃对这个可太有发言权了,比较浅的题我可以稳定做到140以上,但一般年份的题,我真的只能做到及格。因此如果数学特别浅,那我能被虚高到末流清北专业(因为真正清北天赋的人数学也只能考那么点分),但如果数学特别难,我被干到一本线边上都是可能的(只要没见过的题完全不会做,毕竟曾经12道选择题全选错的天才)。结果那年文数一般(据说略偏浅,我不觉得),被干出了C9,上了一个末流985,约等于一个压缩成功的唐尚珺。

    不过我确实算是其他课不怎么需要学的那种,如果我走理科,数理化都是除了刷题没办法,估计也跪了……
  • 戴上草帽不言肃 发展才是硬道理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通的。所谓“理科”讲的就是一个“理”字,何为“理”,规律、规则和相关应用。在数学、物理等等方面,就是原理、公式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应用。
    原理不明公式不通,刷再多的题都是枉然。
  • 破解了酷狗 juelishitian
    只要不抄作业,就足以确保120分,高考提前30分钟进场,开始背三角公式,草稿纸发下来,询问监考老师,允许后,马上默写公式,120分确保到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