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打飞的去瑞士"巧遇中国“!中国只甩出俩字—‘接触’
“为了和中方高层见一面,美国财长贝森特专门飞了趟瑞士,而中国只甩出俩字——‘接触’。
这场被外媒紧盯的中美会谈,背后真相扎心了:美国正被自己加征的关税‘打脸’。
数据显示,美国老百姓每年因对华关税多掏8147美元,特斯拉上海工厂却贡献了全球52%的产能。
嘴上喊着‘脱钩’,身体却很诚实? 这场博弈,谁在硬撑,谁在真急? ”
1. 美国被关税“反杀”美国加征四年的对华关税,正在变成扎向自己的刀。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因中国商品关税,每个美国家庭平均多支出8147美元,其中婴儿奶粉涨价34%、自行车涨价21%。

美国零售联合会公开喊话政府:“这些成本90%转嫁给了消费者! ”连特斯拉CEO马斯克都承认:“上海工厂是救命稻草,没有它,公司早破产了。 ”
更尴尬的是,美国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暴跌62%,但中国自研芯片产能反增40%。
美媒《华尔街日报》直言:“关税没能阻止中国,却让美国企业丢了市场。”
2. 美财长“打飞的”求见面对比双方行程,美国的急切藏不住了。
中国高层这趟欧洲行要跑瑞士、法国,和各国谈合作,见贝森特只是“顺路”。
而贝森特呢? 美国财政部官网上,他的行程只有瑞士一站,说是要“跟进国际会议讨论”。

但知情人士透露,会议两周前就结束了,这趟分明是专程来堵中国。
更打脸的是,贝森特被记者问“谁先打的电话”时,支支吾吾说“没有谁先打”。
按特朗普团队一贯作风,如果是中方主动,早吹成“重大胜利”了。
3. 中国为啥只肯“接触”?中国商务部用“接触”而非“谈判”定调,绝非文字游戏。
2021年中美天津会谈时,中方就明确谈判前提: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不得干涉内政。
这次商务部再度强调:“不会牺牲自身利益,也不会牺牲国际公平。
”翻译过来就是:美国不取消关税,免谈!
再看实际行动: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对东盟出口暴涨18.7%,东盟超越欧美成最大贸易伙伴。
手里有牌,自然不慌。
4. 美国内部快绷不住了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核心通胀率连续三个月超5.6%,其中中国商品密集的服装类涨价9.3%。
美联储加息压通胀,结果硅谷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接连爆雷。

更致命的是债务炸弹。
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2024年联邦债务利息支出将达1.2万亿美元,超过军费开支。
共和党议员格雷格·墨菲公开警告:“再不对华降关税,明年经济得崩盘! ”
临近中期选举,特朗普被逼到墙角。
农业大州艾奥瓦的农民集体抗议:“中国停购大豆后,仓库堆到爆仓,价格跌回2008年! ”
5. 谁在说谎?一边求见面,一边捅刀子——美国这波操作为了啥? 5月初,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刚宣布“考虑豁免352项中国商品关税”,转头又给中国22家企业贴“黑名单”。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报告揭底:67%在华美企反对中美脱钩,但白宫逼他们“二选一”。

苹果公司被曝偷偷把AirPods产线转回中国,因为越南工厂良品率仅50%。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一边从中国狂买光伏组件。
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进口的中国太阳能板同比增长47%,足够给500万户家庭供电。
6. 中国给各国打了个样中国海关总署数据,RCEP生效首年,中国与成员国进出口额突破12万亿。
印尼学者在《雅加达邮报》发文:“中国证明不靠美国也能活得更好,我们凭啥当炮灰? ”
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私下承认:“效仿美国加关税? 德国车企第一个跳脚! ”毕竟宝马35%的销量靠中国,大众安徽工厂刚投了231亿。#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日本经济新闻算过一笔账:如果追随美国对华芯片禁令,日企将损失540亿美元,相当于索尼+松下一整年的利润。
“关税由出口国支付”!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惯于信口开河,向其支持者鼓吹“关税由出口国支付”的荒诞论调。这一严重背离国际贸易基本规律的歪理,显然让他那在金融领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觉得难以启齿。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共和》(New Republic)等美媒6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二,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监督听证会上,试图为特朗普经济政策辩解的贝森特,就在这个问题上方寸大乱。
民主党籍众议员、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波坎(Mark Pocan)直击要害:“部长先生,关税究竟该由谁来支付?”话音刚落,贝森特顿时慌了神,整个人手足无措起来。
人一尴尬,总爱佯装忙碌,贝森特也不例外。慌乱间,他本能地想交握手指以掩饰紧张,却被手中的笔阻碍,无奈只能腾出另一只手,拨弄话筒,试图缓解尴尬。
这一套“假动作”下来,波坎直接不耐烦了。他出言打断对方“施法”,追问道:“不不,请你回答问题。我只有五分钟的(质询时间)。关税由谁支付?部长先生,拜托,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希望他能回答这个问题,可他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波坎转头对会议主席说。
贝森特继续含糊其辞。《新共和》称,他的声音甚至有些发颤,“好吧,议员先生,如果那些议员……是那些出口商……呃……要是他们这么不喜欢关税的话,那为什么他们不……我想你是想让我说……”
波坎再次打断他,“你还记得问题是什么吗?我不确定你还记得。(我问的是),关税由谁支付?”
被逼到墙角的贝森特,僵着脸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单词,“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波坎彻底失去耐心,直接要求“收回提问时间”(Reclaiming my time)。接着他自问自答道,“关税是由民众支付的,对吧?”
“不,不,不。” 贝森特小声嘟囔着,而波坎没搭理他,连说了三遍自己要“收回提问时间”,还向主席示意。
“很明显你是不打算回答了,我可不想浪费时间听你在这儿‘呃呃呃呃’的。”他补刀道。
贝森特眼神闪烁,哆嗦着嘴唇,不知所云。
据美国Vox新闻网介绍,“Reclaiming my time”是美国国会议员在听证会等正式场合常用的程序性用语,字面意思是“收回我的时间”,实指议员通过打断证人发言,声明要重新掌控已分配的提问时间。
这一行为通常发生在证人回答冗长、回避问题或偏离主题时,议员以此强调自身对时间的支配权,要求对方直接回应问题,或自行终止对话以保留剩余时间用于其他提问,确保质询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个因“Reclaiming my time”而火出圈的,也是特朗普的“倒霉”财长——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就职的史蒂文·姆努钦。
2017年,当时同样是美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召开的一场听证会,小组高级成员、民主党人沃特斯(Maxine Waters)提问关于特朗普与俄罗斯银行关系的问题时,刚上任半年的姆努钦在直接回答问题之前说了一堆客套恭维沃特斯的废话。
结果,姆努钦的马屁拍到马腿上。沃特斯认为他是在拖延时间,多次高声强调“Reclaiming my time”打断他。两人堪称“一唱一和”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后,“Reclaiming my time”成为了一个互联网“迷因”(Meme)。
也是在此之后, “reclaiming my time”不仅限于程序操作,也成为了一种政治表达。据Vox新闻网介绍,当时这个短语很快成为了批评特朗普政府的一个口号。
沃特斯(上)、姆努钦(下)。视频截图
时隔8年,历史的回旋镖又砸中了贝森特。根据福布斯新闻公布的完整视频,在与贝森特“鸡同鸭讲”一番后,波坎不依不饶,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再问一次,部长先生,谁支付关税?”
这回,贝森特总算不磕巴了,但依旧在“打太极”。他回答说,“历史会证明,在不同时期,到底由谁来承担关税,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涉及多方因素。”
波坎立刻一针见血地戳穿,贝森特其实心知肚明,“关税由出口国支付”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话术,“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你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履历也十分出色,但你却回答不了‘谁来承担关税’这个问题。因为你根本就不想回答。”
他接着说,“你还推说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其实并非如此。是消费者在为特朗普的关税掏钱。这就是事实!”
“关税一会儿上调,一会儿取消,非常混乱,”波坎顺带批评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我把它们比作猴子扔屎。你不确定它们会落在哪里,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小企业主所担心的。”
据路透社报道,听证会上,贝森特声称,特朗普政府目前正与18个美国认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的17个进行谈判,最早本周就可能宣布与部分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但具体细节一概不谈。
贝森特还宣称,许多贸易伙伴开出优厚条件,他预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大幅降低,汇率操纵、补贴等问题也将得到改善。他扬言,今年年底前,美国就能完成80%至90%的贸易协定,“或许还能更快”。
贝森特同时承认,特朗普政府尚未与中国方面展开对话。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和商务部网站5月7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与瑞士领导人及有关方面举行会谈。访瑞期间,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5月12日至16日,何立峰副总理将赴法国与法方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发言人强调,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无论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不会改变。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
综合时局前线/第一军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