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酒店供应建设领域也要识变应变求变

  在刚结束的「五•一」黄金周假期,澳门特区的主要景点也像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一样,人头涌涌,一片畅旺。据治安警察局公布数据,在五月一日至五日,各口岸共录得超过三百七十五万四千人次出入境,日均约七十五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十五点六。入境旅客达八十五万人次,日均约十七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四十点八。由于旅游局、治安警察局、交通局、经科局等各单位预早作出规划部署,整个假期秩序良好,没有发生较大意外,让游客们游得开心,玩得安心。

  八十五万游客入境澳门,除了是当日来回,或是参与澳琴「团进团出」多次往返旅行团的游客之外,有大量游客选择在澳门过夜。据旅游局长文绮华昨日透露,今年首季酒店客房约有四点七万间,数量较二零一九年增加逾六千间。而今个「五一」黄金周澳门酒店入住率近百分之百,今年首季酒店入住率为九成,恢复至二零一九年的水平。文绮华又指出,有业界反映,需要更多收费不高的酒店,当局正放宽有关规例,希望在发牌上能够配合到例如青年旅舍、小型旅舍等。

  这是澳门特区政府尤其是旅游局,在旅游酒店供应建设领域也体现识变应变求变的精神。实际上,澳门的旅游酒店业也与全国以至全球一样,在疫情后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年轻人或低收入家庭也热衷于旅游,但他们尤其是前者多是以「特种兵」的「背包」方式旅游,对住宿的要求不高,而且其消费能力也无法应付星级豪华酒店的昂贵收费,因而较为乐意住进经济酒店等廉价酒店,甚至有人自带帐篷在公园留宿。因此,澳门特区政府有必要根据这个新趋势,以识变应变求变的精神,在继续发展星级豪华酒店的同时,大力推动经济型酒店及青年旅舍、小型旅舍的建设,以至是修订政策和法律,充分利用「人去厂空」的工业大厦,改建经济型酒店,以满足已经形成趋势的「特种兵」游客及低收入游客的过夜住宿需要。在一定角度上,这也是「留客过夜」及「引客入区」的路径。

  其实,特区政府近年来已经注意到扶持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在制定《酒店业场所业务法》时,增设了「经济型住宿场所」的内容,规定可设置共享房并以床位形式将之出租,在文物建筑亦可开设酒店,以助开拓多元化旅游住宿。这是一个配合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配套设施,方便低收入游客的改革措施,充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这种「经济型住宿场所」是澳门地区进入现代化城市发展状态后的首创,既似青年旅舍,又不是青年旅舍。「经济型住宿场所」的住宿规格,与青年旅舍有着共通之处,但入住资格则不同,青年旅舍主要是为青年服务,又是还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而且使用者还需持有国际青年卡。「经济型住宿场所」则是公开营业,任何游客都可享用其服务,甚至一家大小也可入住。

  而在实务上,特区政府也积极支持国际酒店和新中央酒店等经济型酒店的重建或翻新,而且还指导以「修旧如旧」的方向,使其契合「澳门历史城区」,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另外,也支持一些低端酒店宾馆的翻新。据旅游局二零二四年初的数据显示,现时澳门有一百零二间酒店场所,当中四十六间为经济型住宿场所,合共提供二万八千八百个房间,其中一千五百间为经济型住宿场所房间。

  建设经济型酒店,这是进一步推广澳门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向。实际上,一方面,随着近年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大型高级酒店开完一间又一间,房价动辄就是一、二千元一晚,这已并非是一般游客可以负担,也是制约旅客「过夜率」偏低的一个重大因素。另一方面,近年澳门特区政府积极进行打击非法旅馆工作,这当然是受到本地居民尤其是有地下旅馆的住宅楼宇的住户的拥护,但由于配套措施尤其是廉价旅馆跟不上,而为澳门旅游业发展带来非正面的影响。

  在疫情之前每年来澳门旅游的两千多万旅客中,固然有不少是「大豪客」,这也是高级酒店客房的入住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中低收入市民,他们也有享受旅游休闲的权利,更有实地观摩分享「一国两制」成果的意愿。但动辄就是每晚一千多元的酒店住房消费,已将他们的月薪「噬去一旧」,确实是难以负担,因而有不少游客是在珠海过夜的。但他们的旅游证件多是一次过有效,因而到了珠海过夜之后就回不了澳门继续旅游。在疫情之前,即使是海外游客,也有不少是背囊客。而且海外游客不一定追求豪华型酒店客房,反而较为俭朴,只要住得舒适即可。

  现在有一个规律,就是游客的消费构成,越来越不重视住和食,而是游玩和购物,尤其是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和游玩项目。在内地年轻人已经成为出外旅游的主力大军的新态势之下,澳门多建经济型酒店,就不但是促进澳门经济复苏发展的一条快捷方式,而是更是今后澳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游客过夜率的好方法。尤其是在疫情后及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内地经济呈调整下行态势,再加上开展常态化的打击跨境参赌犯罪活动斗争,因而不再见过去的「大豪客」现象,反而是不受影响的中场高端赌客有所增长,一方面「沓码仔」失去赠送豪华客房住宿的对象,另一方面住宿市场对中低端酒店的需求较殷,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背囊客」,在流连淌翔于具有澳门特色中西交融的澳门历史城区中,希望能在澳门享受到经济型酒店的服务的新业态,因而推动经济型酒店的建设,就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而文绮华局长昨日提到的青年旅舍、小型旅舍等,在澳门旅游酒店业来说,又是一个新概念。在澳门特区禁止非法旅馆,而且也不支持民宿的背景下,发展小型旅舍就要开动脑筋,识变应变求变。文绮华局长此前曾经透露过,旅游局将会研究家庭旅馆合法化,研究不同地区在这方面的法律,旅游局将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研究本澳是否有条件设立家庭旅馆的住宿场所,将单幢楼宇改建成家庭旅馆,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还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进一步思考利用废置工业大厦改建为经济型酒店的问题。澳门随着出口加工工业式微,现时北区有不少工厦空置,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也因为荒废而对周边环境,尤其是住宅大厦的宜居环境,构成了威胁。而利用工厦改建为「经济型酒店」或「经济型住宿场所」,就可解决上述问题,并可带起北区的经济发展。特区政府此前曾经推动工厦改造,但收效甚微,原因固然很多,包括业权分散等,但改建后的经济效益前景相信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特区政府修改法律,推动将之改建为「经济型酒店」或「经济型住宿场所」,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照顾,相信是可以吸引到业主们,尤其是那些业权集中单一的工厦的业主们热烈响应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