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如何被看见?

作者 | 聊聊荣昌的

来源 | 法律先生

500

最近最火的城市,非荣昌莫属!

我忍不住也在淘宝上买了2只荣昌卤鹅,身边还有好些朋友五一都自驾去了荣昌。

去荣昌看什么?去街头偶遇高书记,去没有火速被贴罚单的路边停个车,去政府食堂吃顿饭,去政府大楼门前坐着拍张照。

归结到一点,按照一个朋友的原话,“去感受一下当年对xian法的幻想”。

荣昌的火爆,不在于他的卤鹅,也不在他的夏布,而在这里:

他让幻想走进了现实。

   二

这座城市的行政体系,居然能为普通人(卤鹅哥)站台,并迅速调整整个系统,优化服务体系,利用这波流量,不是让特定的企业获利,而是让城市的普通人整体获益。

普通人的梦想之城有两种,一种是充满了发财的机会,一种是可以被尊重,被平底对待。

于是,许多江浙沪的企业,主动留言,要来荣昌投资;而一个台湾的游客,也当即表达投资的愿望。

这一次,荣昌,没有去自证自己的法治环境有多好,也没有鼓吹营商环境的建设多努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就涌入了荣昌。

当我们说法治需要被看见,不是说的法治需要主动走出来被人看见,人们都不近视,他们会自己去发现与判断。

这几天,我在和一个zf的朋友聊天,他在感叹,如今许多法治工作不被理解,还要费心去和群众做各种解释。

我就拿荣昌的例子和他做讨论,其实,法治不被人理解,不过是因为信任出了问题,相互之间没有了信任,就会陷入彼此都需要自证的怪圈中。

就拿法院的安检一事,我刚刚做律师的时候,法院是没有安检的,大门是可以随便进出的。

什么时候全国法院有了安检?

是城市化进程中拆迁潮带来的。拆迁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相互不再信任,一有偶然事件,必然加码防范,这又加剧了相互的不信任感。

于是,安检就越来越严格,而法官的工作也越来越辛苦,越来越有苦难言。

所以,要法治被人看见,被人理解,不仅仅是判决书上下文章,整个体系都得从恢复信任开始。

所以,为什么GJF的大门需要预约与安检?机关食堂都不妨大打开,领导也在里面吃吃饭,遇到了多和人聊聊天。

别担心人们会顺着杆子往上爬,要对普通人放心,才能收获信任。这次荣昌的例子,其实很有启发意义:

领导在街头可以随时偶遇,政府大楼打开,领导直播间里会吆喝,也没有看见荣昌谁去拉横幅,谁去破坏秩序,谁去直播间呛领导,谁去堵高书记。

你看,大家反而其乐融融。

信任的本质也是一场博弈,需要有人率先扔掉怀疑的种子,才能打破囚徒博弈的僵局,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对法治而言,更是如此。

500

写到这里,放一张荣昌卤鹅的照片,

讲真的,这个卤鹅确实很不错,值得推荐。

荣昌这个故事,其实给我很多的启发:

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大家还得继续多多努力💪。

点击「法律先生」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