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是保证人类繁衍的物质基础的制度性保证

【本文来自《“男女都偏好年轻伴侣?”起底中国婚恋市场的需求折叠现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婚姻涉及三个部分,1性关系,2两性情感(爱情),3繁衍及产生的经济关系(婚姻本身针对)

1性关系是男女两性交往的生物本能,3而繁衍是两性交往的生物本能的目的也是人类的生物存在的基本逻辑。

2而两性情感(爱情)是将维系两性性关系1到3人类繁衍的稳定持久性的关键因素。

而婚姻制度是保证人类繁衍的物质基础的制度性保证。

在这3个部分,1、2是男女平等的,男女的性活动和两性情感都是平等,但是在3部分产生了差异,就是繁衍的主要责任在女性(生育),之所以人类最初是母系社会,就是这个基本原因导致的,所以人类逐渐产生了婚姻制度,就是在3这个过程中,逐渐让男性承担起保证女性成功繁衍(生产、养育)的重要的经济保证能力。

搞清楚这里的关系,那么我们就非常清楚:那么除非诞生人造子宫,消除女性所必然承担的人类繁衍的主要功能。那么女性在3部分里的功能就是没法改变的。

女性的经济独立,甚至在男女交往中,处于更高经济地位,只能改变1、2的男女关系,比如女性也可买春、养小白脸。但是没法改变3的地位。

按照某些女权的观点,女性应该大规模放弃3的功能。那么我们不谈种族繁衍的问题,在3里,女性放弃繁衍责任,等于男性放弃经济保障的责任。这就几乎等于又回到母系社会,男性不提供繁衍的经济保障职责,只需完成1、2,然后提上裤子就跑!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男女两性,只完成1、2,只保持性活动和爱情基础的两性关系,那么繁衍(生育)风险,女性100%承担。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造子宫诞生前,对女性而言1.2.3是一个事件的整体。女性参与男女爱情及性活动,必然产生生育风险。但是男性可以只停留在1、2阶段(只停留在1、2,标准就是漂亮,如果期望进入3,就要年轻,当然了即便漂亮女性,往往也是年轻更漂亮)。所以男性对女性的选择标准就是不变的,就是年轻漂亮。但是女性就不行了,因为就算女性想停留在1、2,也要承担进入3的风险。因此在女性整个过程都有3的风险的情况下,女性更多会要求男性的经济供养能力,是非常自然的结果!

因此,女性要求男性作为重要甚至主要的两性关系的经济供养者,本来就是一种保护女性权利的“公平性”要求(否则男性可以提上裤子就跑)。

那些为了避免女性因为两性关系而进入3,而要女性不生育,甚至不谈恋爱,不与异性交往的拳师言论,虽然可以避免女性进入3,但是这是在让女人反人性。这跟古代教唆女性禁欲守节没啥区别。

那么对某些女性而言,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的经济能力日益提高,可以越来越多的消弱男性的婚姻经济保障的职责。那么男女关系怎么演化?

核心问题还在女性这里,因为男性的本能是可以脱离3的。人类的社会机制数千年的驯化,让男性逐渐接受婚姻经济保证功能。但是随着男性这个功能的弱化,不同经济地位的女性的抉择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性。 

一些头部的女性可以考虑去父留子。

一些中产女性,个人自由第一,可以选择接受放弃3的男性皆为伴侣。

一些中下层女性必须接受由男性承担更多经济保证功能的3的协作关系。

一部分有条件的女性,可以进入传统的在3阶段两性互相承担各自责任的状态。

当然以上条件都做不到的,也可以放弃1、2

这几部分的女性会经过一段不长也不断的历史过程,来进行试错,看看那几个部分在实践中逐渐占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