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人才外流拉开序幕,欧洲和中国开始“抢人”
知识分子
2025年05月04日 09:29:55 来自湖南省
图片来源:Freepik
一项针对职位浏览与申请数据的梳理表明,随着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的举措落地,美国求职者正将目光转向海外。
原文作者 | Laurie Udesky & Jack Leeming
● ● ●
《自然》(Nature)对其招聘平台(Nature Careers,自然职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资金与科研岗位数量,美国研究人员纷纷开始寻找海外职业发展机会。
Nature Careers全球科学职位平台的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至 3 月,美国科学家申请海外职位的数量比 2024 年同期增长了 32% ;与此同时,浏览海外职位的美国本土用户数量也增加了 35%。
仅在 3 月,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学领域的削减力度,网站浏览量较去年同月激增 68%。
上个月,200 多项与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相关的联邦研究资助被突然终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宣布削减新冠病毒研究经费。此外,政府开始对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经进行4亿美元削减,原因是该校出现了涉及巴以冲突的校园抗议活动。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全球人才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James Richards表示:“美国职位的浏览量和申请量大幅下降,而寻求离开的人数同步增加,这种情况前所未见。”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Nature Careers是一个多学科科学职位招聘平台。截至本文发表时,该平台共有 983 个有效职位。
该团队与《自然》新闻团队分享了这些数据,但涉及商业机密,数据分析仅涉及百分比变化而非原始数据。《自然》新闻团队编辑独立于其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
在Nature Careers招聘平台数据发布前,《自然》新闻团队开展的另一项调查显示,75% 的受访美国研究人员有意离开美国。
与 2024 年同期相比,2025 年 1 月至 3 月,美国科学家申请到邻国加拿大工作的数量增加了 41% ;而加拿大研究人员申请到美国工作的数量则下降了 13%。
化学工程师Valerie Niemann便是众多将职业发展目光投向美国之外的科研人员之一。本月,她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离职,前往瑞士伯尔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ern)担任博士后。
Niemann表示,在美国,“大家都不清楚自己的博士后职位能维持多久。我们甚至无法申请研究奖学金,因为不知道这些奖学金还能存续多长时间。”
3 月 25 日,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生物统计学家Xiao Wu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感慨:“我的第一笔NIH资助,在获批仅仅 3 个月后就被突然取消了。” 他的研究聚焦于利用循证数据,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Wu目前并未在寻找新工作,但他担心未来可能别无选择。“没了这些资助,我的职业稳定性和发展前景受到直接威胁,” 他说,“所以,这已不是简单地‘寻找其他机会’,而是我们正被迫离开美国学术机构。”(见下图 “美国对海外职位的兴趣”)
01
橄榄枝
部分欧洲机构正在积极行动,试图吸引可能从美国外流的科研人才。
例如,3 月初,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发起 “科学避风港” 倡议,从学校预算中拨出 1500 万欧元(约合 1700 万美元),计划资助 15 名从事气候、健康、环境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
艾克斯马赛大学发言人Clara Bufi表示,在收到 298 份申请和近 400 份咨询请求后,学校关闭了申请窗口。但她同时透露,在处理完现有申请后,学校可能会重新开放申请通道。该项目主要面向因特朗普政府政策而被解雇、审查或无法开展工作的美国研究人员。Bufi称,70% 的申请者来自美国,且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今年将从中选出 20 人。
艾克斯马赛大学校长Éric Berton表示:“当前状况对美国科研而言是一场灾难。我们认为有责任向科学家们表明,在法国南部,他们仍有机会继续科研工作,这里更加自由,也更欢迎他们。”
Berton的这番表态颇具吸引力。与去年同月相比,3 月份美国研究人员在Nature Careers上对欧洲职位的申请数量增加了 32%,浏览量增长了 41%。
与此同时,欧洲研究人员申请美国机构职位的数量则下降了 41%。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s)也收到了一些美国研究人员的请求,这些人希望能比原计划更长时间地留在德国工作。
研究所发言人Christina Beck指出,来自亚洲国家的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她认为这是因为 “科学家们在重新规划职业方向,相较于美国,他们更倾向于欧洲” 。她还补充道:“我们正密切关注美国局势,对当地学术自由和机构自主权受到的侵犯深感担忧。”
4 月 7 日,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the Max Planck Society)主席Patrick Cramer宣布启动马克斯・普朗克跨大西洋项目(the Max Planck Transatlantic Program)。该项目计划与美国本土机构共建合作研究中心,增设博士后培训岗位,并在学会旗下 84 个研究所为初级研究人员提供更多职位,还将为部分无法继续在美国工作的 “杰出研究人员” 提供主任职位。
国际就业市场整体活跃度都有所提升(见下图 “机遇之地”)。2025 年 1 月至 3 月,非美国研究人员在Nature Careers网站上浏览和申请非美国职位的数量比去年同期高出 13%。
不过,计划从美国前往欧洲发展的研究人员,对工作机会也不能太乐观。
4 月发布的一项关于研究经费趋势的分析报告中,主要由欧盟国家大学组成的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警告称:“近期多个国家削减公共资金,全球政治紧张局势持续,这使得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给大学领域此前一直遵循的‘增长’模式带来了挑战。” 这一情况也反映出欧盟整体经济增长乏力 —— 去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 1%,远低于 3.2% 的全球平均水平。
这种局面让那些期待欧洲能因美国科学家外流而受益的人感到失望。地中海经济学家协会主席Rym Ayadi在协会网站声明中警告:“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机构保障,欧洲很可能将这一潜在优势化为泡影,造成人才浪费。”
其他国家也纷纷向美国科学家抛出橄榄枝。据欧洲政治与政策新闻网站 Politico 3 月报道,中国招聘人员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招聘广告,专门面向被美国解雇的科学家,邀请他们 “在中国深圳开启职业发展与创业之旅”。
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本土用户浏览Nature Careers网站上中国职位广告的数量增长了 30%,申请数量增长了 20% 。
同时,美国对其他亚洲国家职业机会的兴趣也显著提升,浏览量增长了 34%,申请量增长了 39%。
02
收拾行囊
Michael Friedlander 是美国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弗拉林生物医学研究所(Fralin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所长、神经科学家,他表示,联邦政府近期的政策调整和科研经费削减,让研究生和博士后们焦虑不安。他说:“他们不仅担心科研生涯的走向,甚至还问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这条道路?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未来还有希望吗?”
2 月,全美博士后协会(NPA)开展的一项会员调查显示,在 293 名受访者中,43% 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位受到威胁;35% 的人表示研究工作被推迟或面临风险;9% 的人坦言在工作中无法自由表达观点。
NPA执行董事Tom Kimbis指出,经费削减、对多样性与包容性倡议的威胁,以及移民问题带来的担忧,正严重影响着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与生活。
此时,Niemann已开始收拾在美国的行囊,准备在瑞士开启人生新篇章。“鉴于当前的政治环境,现在是离开的好时机。” 她说,自己的许多好友和同事也有相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