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0多万京东一线员工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500

500

作者|之希

编辑|路子甲

中国庞大且复杂的职场生态中,包括快递员、外卖员、跑腿员在内的职业,面对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从官方宣传的角度,这个超千万人口的群体,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是大众日常便利的提供者。

从求职者的角度,却很少有人会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去尝试这个贴着“节奏快、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收入不稳定”标签的职业。追求确定性的中国人,很难把它和“稳定工作”联系起来。

500

而身处这个行业的许多人,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体力和收入,随年龄增长,呈抛物线下坠,由于缺少社保、医保兜底,工作、家庭、养老的压力,让他们愈加步履蹒跚。

但这道题并非无解——京东第十个“4.28一线员工日”到来之际,在京东40多万一线员工,在一群工龄超过5年、10年的快递老哥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类故事。

事实证明,这份被认为“不稳定”的职业,也能长出根基,托举起一个家庭。

500

一个节日,源自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

四川阆中站点在京东鼎鼎有名。因为这个站点,京东的一线员工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

2016年4月28日,因阆中站全体小哥长期轮流照顾一名残疾人客户,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当年国家邮政局举办的第二届邮政情“寻找最美快递员”颁奖礼上荣膺“2016最美快递员”团队奖。

500

这是一线小哥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荣誉,京东格外重视,将这一天设为“配送员日”,并在2019年升级为“一线员工日”。

赵靓29岁加入京东时,站点只有6、7人。10年后,员工数量增加了差不多10倍。

赵靓说,人数在不断增加,人员也稳定,“站里10年以上老员工就有10来人,大家认可这是一份有尊严、收入不错的工作”。

“我们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跑腿的角色,我们的工作能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快乐”。

当“客户为先”的理念贯穿至末梢服务,企业与员工的共生关系便超越了商业逻辑,成为社会进步的微小注脚。

500

2025年4月28日,赵靓受邀参加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日十周年庆祝活动。“10年前,看着兄弟们来人民大会堂领奖,在天安门广场合影,我羡慕得不得了。”台上的赵靓激动地说,“每年阆中站都有一次上京东头条的机会,428是真正属于全体物流一线小哥的节日。”

500

后顾无忧,才能未来可期

2014年,26岁的张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关掉河北衡水老家的超市,跟着丈夫一起来到北京,随后进入了京东分拣中心工作。

脱离熟悉的环境,离开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无经验、无熟人、初中学历的她,到北京重新开始,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

吸引她加入京东的一个原因,是“公司给交五险一金”。在老家,这往往是“有编制”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500

初到京东分拣中心时,张伟是少有的女员工,主要从事搬运、分拣工作。虽然是体力劳动,但她觉得,这远比在老家开超市来得轻松。

“在这里,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踏实做事,多劳多得”。张伟还记得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到手4000块,这足以撑起一个女人的腰板。

到2019年,张伟转岗了,从分拣岗到了相对轻松的打包岗。

张伟工作10年以来,觉得自己顺风顺水上手很快,要归功于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每遇升级我们领导都是要手把手教的,有时候订单多了,兄弟们就会不约而同来帮忙,我已经把他们当成我的亲人了。”

团队的帮助除了工作,也体现在张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500

张伟的婆婆在老家带孩子,去年动手术,家里没人照顾,“那时公司正忙,我想请假回去,但不太好意思开口”,张伟说,团队经理知道她的情况后,主动给她准了假,又帮她计算调休,让她在家多陪老人几天。

在外打工的女性,都能懂京东工作园区内提供食宿的含金量,比生活便利更实际的,是日常安全有保障,有拐个弯就到的宿舍让人不用担心加班后的夜路。

逢年过节的补助、春节子女团聚补贴、哪怕换季发的夏凉被和毛毯,各方面的福利补助,都让张伟觉得生活像进了保险箱一样安心妥帖。

500

4月28日一线员工日当天,刚刚升级为京东10年“超级大佬”的张伟登台授勋。张伟说,公司几十万人,我不是过是流程上一个普通的打包员,能登台接受鲜花和掌声,是很大的褒奖。

10年前,张伟是个分拣员,10年后,她已晋升为打包组长。而且张伟一家的生活,10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家里挣钱的主力是丈夫,替人跑货车养活生活在农村的一家。再后来,张伟拿出自己上班的积蓄,和老公凑钱买了台9.6米厢式货车,“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了”。

“每次从河北老家离开的时候,我都不敢回头看孩子,怕看见孩子掉泪,更怕孩子看见自己掉泪”,张伟说,面对北京房价回调,用两人存下的20万公积金,再申请京东员工专属的无息贷款,下半年在北京买房安家。

“好好工作,在北京安家团圆,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生活的动力。”

500

平凡岗位,创造精彩人生

早早吃过晚饭,显示16:45,43 岁的凌庄辉围着货车仔细检查,准备出发。长沙到郑州这条线,他已经跑了一年。

在京东工作这些年,让他养成了严格的时间观念,“除非有特殊天气或是人为控制不了的情况,一点不能耽搁,晚一点就会影响货物配送时效”。

开长途货车的工作,比想象中要枯燥,需要长时间处在封闭空间内保持同一个姿势,眼前没有风景,只有路线、路况和车况,稍微的小走神就有可能引发大问题。

每当有困意,凌庄辉会找服务区停一下,下来走二十分钟,然后继续上路。

“以前开 9.6 米厢式货车,现在开大半挂,17.5米,车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精神状态要时刻在线。”

500

凌庄辉入职京东后,跑了十年长途,创造了安全行车零事故的纪录,“安全第一”,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车上装3个监控摄像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对此,凌庄辉并不反感。“行车安全,个人习惯是一回事,制度约束也很重要”。

在效率至上的物流行业,京东懂得安全是最应当践行的长期主义。

每逢休假,凌庄辉都会从长沙回到江西老家。

在京东工作这些年,他靠积蓄在县城老家盖起的二层小楼,买了辆代步的小车,家里有两个孩子,“他们最喜欢我们公司的狗狗公仔”凌庄辉说,孩子们也以他在京东工作感到自豪,路上看到京东快递三轮车也会说“那是爸爸上班的公司。”

凌庄辉常说,自己是个平凡人,像一颗螺丝钉。但公司并没有忽视他这样的螺丝钉。

500

2024 年,他获得了“华中运力公里数之王”称号,以高里程和零事故表现,获得公司奖金及表彰;同年又入选了“一线楷模”,得到去马来西亚旅行的奖励,凌庄辉说,在那之前他没没坐过飞机,更没出过国。

凌庄辉说,他刚入职时,他对京东及物流行业了解甚少,还对五险一金没概念,十年前能做到给货车司机交五险一金的物流企业实在不多。

第一次拿工资时,他还抱怨,“能不能别交这个,我想多揣点现金。”

直到在一次聚会上,他又提起这事,另一位长途车司机告诉他“这是好东西,我们想交都没人给交,以后你就懂了”。

“现在我懂了”,凌庄辉说。

京东对老员工有着“五年砺银,十年锻金”的口号。工作五周年时,凌庄辉收到了一枚银牌,今年的“4.28一线员工日”,他又收到了一枚十周年金牌。

500

结语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慢下来。比如十年如一日的善意,比如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比如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坐标。

当“一线”不再是“临时”的代名词,不再是“流动”的标签,平凡人的平凡工作也有了被看见的机会。

如同在刘强东火锅局中,能和他同坐一桌把酒言欢的快递员、外卖员们,他们是一线员工,也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劳动者。

职业本无高低,只要有尊严、有希望、有目标,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京东的还将有更多新的十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