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三重忧虑值得警惕

5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近日,从彭博社到科创板日报纷纷爆出腾讯音乐正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虽然很难称得上“新闻”,但毕竟是一桩涉及超过百亿的收购案,对早已讲不出新故事的音乐流媒体行业依然称得上“劲爆”。

于腾讯音乐而言,收购自然是为了进一步扩充其长音频内容生态;对喜马拉雅来说,则能获得资金支持,缓解迟迟无法上市的压力与经营困境。

两家公司早在2022年就传出过收购谈判,却因管理权分配问题陷入僵局,而最近喜马拉雅子公司注册资本从3亿激增至28亿,被视为交易重启信号。

500

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喜马拉雅估值从2021年赴美IPO时的约5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24亿美元,大幅缩水也折射出国内长音频行业的困境。

2021年,腾讯音乐已斥资27亿元收购懒人听书并与酷我畅听整合为“懒人畅听”,若再收购喜马拉雅,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其在长音频赛道的主导地位。

然而,这一斥资百亿的溢价收购实际蕴含多重风险与挑战,表面商业逻辑之外,在这场可能加剧国内音频格局“寡头化”的并购背后,至少存在三重不容忽视的忧虑。

01 收购后遗症恐拖累业绩表现

如果真的如爆料提到的收购价格——24亿美元(约合187亿人民币),腾讯音乐整体财务状况将面临显著压力。

根据腾讯音乐公布的财报数据,公司2024年净利润71.1亿元,这意味着此次收购金额相当于腾讯音乐两年半的净利润总和,溢价明显。

500

腾讯音乐历年净利润

即便采用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如此规模的并购势必对其现金流和负债结构产生长期影响,短期内将对公司资产负债表造成冲击。

如此高昂的收购成本,腾讯音乐能否收回投资?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喜马拉雅的盈利状况令人担忧。虽然号称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其收入增长已从2021年的43.7%断崖式下滑至2023年的仅1.7%,几近停滞。在用户红利消退的寒冬,曾经的长音频独角兽正面临严峻的增长瓶颈。

500

图源:网络

具体到财务表现,收购后的整合成本、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以及持续的内容投入需求,都将成为腾讯音乐财报上的“定时炸弹”。

事实上,过去几年喜马拉雅多次IPO半途夭折,其中虽有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但多少也说明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悲观预期。

面对这样一个并不具有太多增长的业务,腾讯音乐以高溢价收购的决策值得思忖。回报率的不确定性和协同效应的可实现度都存在巨大风险,对整个平台的业绩提升恐怕难言乐观。

02 反垄断审查或成高悬利剑

随着中国反垄断监管环境日趋严格,此次并购势必会引发监管机构的犀利拷问。

不妨看一下腾讯音乐的现有版图: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已经构成了在线音乐订阅服务领域的“绝对垄断”。若再吞并长音频赛道的领军企业喜马拉雅,其市场支配地位将达到何种程度?这又会不会触发反垄断审查警报?

500

图源:网络

事实上,科创板日报在爆出这一收购案的同时也明确提到:“因涉及市场垄断问题,该笔交易仍待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直接点明了交易面临的监管难题。

近年来的监管信号十分明确。国内监管机构对数字平台企业的反垄断审查力度不断加码,从阿里巴巴到美团,从滴滴到腾讯,无不受到严格监管。

回顾历史,腾讯音乐本身就曾因版权独家问题受到反垄断调查。若此次收购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可能面临的结果包括——交易延期、附加条件,甚至最终被否决。

500

图源:网络

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监管对收购后业务整合的影响。如果监管机构要求保持喜马拉雅的独立运营,或限制数据共享、内容整合等方面的协同,将极大削弱收购的战略价值。

付出高昂的收购成本却无法实现业务融合,同时收购标的又并非“现金牛”,这样的“形式收购”又有多大意义呢?

在“共同富裕”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依然并没有完全松动的政策环境下,这一体量的行业整合交易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审查压力。

03 资源堆积或致内部协同失调

从战略整合角度看,此次收购可能导致的资源冗余与内部竞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腾讯音乐若收购喜马拉雅,将同时拥有懒人畅听和喜马拉雅两个业务定位高度重叠的长音频平台。

根据公开数据,懒人畅听与QQ音乐长音频板块的合并月活用户已超过1.5亿,与喜马拉雅移动端1.33亿月活几乎持平,双方的用户群极有可能已经有重叠。双平台并行的局面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

500

图源:艾媒咨询

最大的问题是:腾讯音乐能否处理好这种“左右互搏”的局面。

两个相似定位的平台如何差异化发展、如何避免内部竞争、如何平衡资源分配?这些都是收购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产品线重叠往往导致内部资源争夺,最终可能两败俱伤。

毕竟在线音乐领域腾讯音乐内部就依然存在着竞争,收购酷狗、酷我将近十年后,集团内部依然还是三平台并立的状态。过去增量市场且有超高毛利的直播利润支撑的情况下,大家或许一团和气,一旦开始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同样棘手还有用户付费体系的整合难题。腾讯音乐拥有QQ音乐绿钻和懒人畅听VIP等纷繁复杂的付费会员体系,喜马拉雅同样有其完整的会员权益体系。如何整合这些会员体系,是保持独立还是强行合并?用户流失的风险似乎都无可避免。

500

QQ音乐与懒人听书的会员体系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收购后平台议价能力的增强可能进一步挤压其利益空间,毕竟在音乐行业已经有了先例。

长期看来,这反而不利于优质内容生态的培育。平台与创作者关系的微妙平衡是否能继续维持,将决定未来内容质量的走向。

总体而言,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优势互补,但从整个行业的格局以及平台本身的现状出发不难发现,这一大型并购交易所蕴含风险似乎较收益来的更大。

对腾讯音乐而言,或许关键问题不在于能否完成收购,而在于能否讲出一个新故事——依靠长音频持续获得订阅服务的增长,以弥补直播业务长期走低的营收缺口。

500

图源:腾讯音乐2024年财报

当音乐流媒体市场进一步出现“一家独大”的趋势,竞争对手、市场和监管会允许长音频重蹈覆辙吗?或许接下来还有不少口水仗会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