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拒绝“下跪”的真相,因为哥伦比亚的“下跪”无效
最近一阵子,因为哈佛大学和特朗普政府的“对抗”的升级,使得哈佛的形象在自由派人士心中一下子又高大起来。现在许多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其实哈佛的反抗,拒绝向特朗普政府“下跪”,固然有其理念的坚持,但更重要的是,这是它无奈的选择。
哈佛与特朗普政府的相争
上周,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宣布取消国土安全部向哈佛大学提供的两项总额超过270万美元的拨款。特朗普表示,哈佛大学不应再获得联邦资金,哈佛大学甚至不能再被视为一个体面的学习场所,也不应该被列入任何世界伟大大学或学院的名单。
近日,特朗普政府以冻结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其中包括,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并称联邦政府不应指手画脚。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之后,特朗普还要求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
有意思的是,哈佛大学居然选择了与特朗普政府“硬刚”,现在目前准备诉讼与政府打一场官司。
哥伦比亚大学“下跪”的前车之鉴
其实,哈佛大学的骨头也不是这么硬的,天下所有的私人机构都是一样,所谓“民不与官斗”,凡是能够息事宁人都会退一步。但是,这届的特朗普政府作风实在是十分霸道,第一个下手的对象并不是哈佛大学,而是哥伦比亚大学。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联邦科研经费、迫使校方接受一系列整改措施。然后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政府的条件,4亿美元的经费被解冻。可是事情并没有完,这只是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步,特朗普政府不断地向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种种要求,在实质上要形成政府对大学管理的控制。
哈佛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然也只能反了。既然“下跪”只是屈辱的第一步而已,那么留给哈佛的选项就很简单了。
为什么特朗普会选择哥伦比亚大学开第一枪?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本人与哥大曾有过一桩涉及4亿美元的房产纠纷,一些前大学官员私下猜测,这桩未遂交易或许为特朗普如今拿哥大“开刀”埋下了心结,当然这一说法难以证实。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哥大的强硬态度也有立威和报复的成分:既向其他“不听话”的高校发出警告,也包含对昔日积怨的清算。
哈佛大学的“自由主义”公关
除了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之外,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西北大学,他们均遭到了资金冻结的威胁,涉及总额超过120亿美元。不算哈佛,这些大学都选择了低调处理的方式。这里必须承认哈佛的做派的确是很硬气。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向全校人员发出的公开信中说,校方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多项整改要求,“不会牺牲其独立性,不会放弃宪法赋予的权利”,联邦政府不应对私立大学的教学内容、招生和人事政策以及研究内容指手画脚。
从公关的角度来说,的确很成功,这是美国的大型机构第一次打响反抗的第一枪。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如果第一枪的效果造成媒体的效果是90%的话,那么第二枪只有5%,第三枪、第四枪则完全听不到声音。这在美国自由派的主流媒体上都对哈佛赞誉有加,前哈佛校友奥巴马也在X平台上“点赞”哈佛:“希望其他机构也能效仿。”“哈佛大学为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树立了榜样——拒绝非法和笨拙地扼杀学术自由的企图,同时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哈佛大学的所有学生都能从一个探寻知识、严谨辩论和相互尊重的环境中受益。”
哥伦比亚大学“下跪”也实属无奈
现在舆论上有一种误解,哈佛大学因为财大气粗所以根本不差钱。在理论上是对的,因为截至2025年4月,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规模为532亿美元。这笔钱甚至超过全球半数国家的GDP。如果学生可以评分这笔基金,那么理论上每位学生可关联的基金金额约为700万美元。
但是真相在于哈佛的基金并不是像国家主权基金一样统一管理的,是由无数笔小基金综合而成的,而且每个捐赠人都有自己的要求,所以要调配出22亿美元来支付教育研究经费,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有许多巨大的协调工作要做,所以学校部门的裁撤、科学研究经费的减少是必然的,哈佛肯定要过一阵苦日子了。
所以这里也就解释了哥伦比亚大学虽然贵为名校,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一下子要折腾出这么多的现金流,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不过现在也尴尬了,哥伦比亚的选择是为了未来的联邦经费和联邦政府的免税名额,它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跪”下去,还是和哈佛一起“硬刚”?
本文由公众号:【明州花公子】(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