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最敬佩的堂兄陈延谦,十五辍学逆袭南洋金融帝国拓荒者
拥有百年历史的新加坡吾庐俱乐部,其建筑外墙绘制的壁画,有陈延谦、林文庆、李光前等先驱人物。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林文庆是厦门大学校长,陈延谦何许人也?
陈延谦是陈嘉庚的堂兄,他的名字虽不如陈嘉庚那么耀眼,但他也是南洋的金融界巨子,此位低调的实业家以其非凡的商业智慧和爱国情怀,在南洋华人历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5岁辍学,却能在商场上大展鸿图
新加坡先贤馆
陈嘉庚基金会于2008年在新加坡设立的“先贤馆”,除了陈嘉庚、李光前、陈六使,先贤馆还展示了林义顺、林推迁、李俊承、陈延谦、孙炳炎、高德根、陈笃生、林荫华等人的事迹。
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陈六使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倡建人、陈嘉庚的族亲,陈延谦何许人也?他与陈嘉庚有什么关系?
陈延谦,是陈嘉庚的堂兄,是华侨银行创办人之一,也是一位著名侨领,他的名字虽不如陈嘉庚那么耀眼,但他也是对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这位这位低调的实业家、金融界巨子,以其非凡的商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也在南洋华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陈嘉庚的堂兄,他不仅是陈嘉庚事业上的引路人,更是南洋华人实业救国的典范之一。
陈延谦,字逊南,又字益吾,别号止园老人,1881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同安县感化里澳溪村(注:今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澳溪古村,四面环山,中为盆地,有溪流流过,气候适宜,从唐代起就有居民,宋代更为富庶。澳溪村钟灵毓秀,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有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办人郭芳枫、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延谦、乒乓球世界杯单打冠军郭跃华等。
陈延谦10岁入私塾读书,15岁辍学随其父亲前往缅甸仰光,不久又返乡,继续求学。18岁时,陈延谦再度过番下南洋,赴新加坡谋生,在陈嘉庚父亲陈杞柏的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的赏识,被擢升要职。
陈嘉庚的堂兄、华侨银行创办人之一陈延谦
1909年,28岁的陈延谦自行创业,与有人合办索料店,后扩大经营从事土特产品贸易,并成立裕源公司。1912年,他将生意触角伸向橡胶买卖,短短二三年间,旗下胶园已扩增至2平方公里,其橡胶厂设于马来亚各地。当时,树胶种植尚在起步,很多华人注意到橡胶这一行业。
1919年,停业后的裕源公司拆分股份,由陈延谦完全接手经营,到了20世纪初,陈延谦与蒋骥甫、洪镜湖等人合办的信诚橡胶厂,他们大量收购胶园和成胶,时值胶价上涨,公司获得厚利。当年,信诚公司与陈嘉庚的谦益公司、陈水蚌的振成丰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为当时三家最大的橡胶企业。为了控制橡胶市场的产销,三家公司一度合作成立办事处。
1939年,信诚公司关闭,陈延谦也深感银行的重要性,他曾说:“非结合群力组织有限公司,不能充实吾侨势力,提高商业地位,遑论欲与外商争一日之胜负。”后来,他领头与人共同注资25万元,成立树胶实业有限公司,还与人合并火锯公司、华商银行、华侨保险公司、环球饼干公司、延年实业公司等公司。
陈延谦在商业实践中,深知银行业的重要性。1919年6月,他与林文庆、林义顺、陈先恭等人合力创办合办“华侨银行”,并得到印尼“糖王”黄仲涵和巨商黄奕住的积极响应,由陈延谦担任董事经理。华侨银行鼎盛时,分行遍布新加坡、槟城、吉隆坡、马六甲、仰光等南洋各地,另外也国内的厦门等地也设有分行。1932年,华侨银行与李光前、叶玉堆的华商银行及徐垂青的和丰银行三家合并,仍沿用华侨银行名称。
陈延谦之孙、陈笃山之子陈庆力
新加坡著名的华人俱乐部——吾庐俱乐部前主席陈庆力(Tan Keng Leck),是陈延谦之孙、陈笃山之子。
谈及祖父陈延谦时,陈庆力表示,他非常敬佩祖父与父亲。他说,祖父陈延谦15岁就辍学了,没受过高深教育的他,却能在商场上大展鸿图,还成为知名的银行家。
陈庆力表示,华侨银行就是他的祖父与林文庆、林义顺、陈先恭等人合力创办的,他还兼营树胶业。“要不是他的头脑特别好,又怎能办到?”
陈延谦是一位银行家,也是杰出的华社领导人,对新加坡社会贡献不少。陈嘉庚先生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女婿李光前也是著名的华社侨领,还有他的族亲陈六使,也是杰出的华社侨领,作为陈嘉庚堂兄的陈延谦,对华社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6年,保赤宫陈氏宗祠重修时,陈延谦任正总理;1929年至1942年,他是战前新加坡最重要也最有势力的华人俱乐部之一的吾庐俱乐部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当年,他与邱国瓦主导购置了吾庐会所。1919年至1930年,陈延谦出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1931年,他发起创立同安会馆,并担任首届总理。1937年至1942年,陈延谦出任峡殖民地华人参事局委员及保良局委员。
抗战期间,陈延谦除了积极参与堂弟陈嘉庚发起的支援祖国抗战活动,曾在陈嘉庚外出时,代理南侨总会主席,对家乡同安也是倾注深情。1921年,他回乡省亲,见闽南交通不便,便与陈嘉庚等发起创设同美汽车路公司,捐资同安的止园小学,开拓云埔至澳溪段公路,建造“延谦桥”和“定胜桥”等。1938年,金门、厦门岛沦陷,大量难民涌入同安,他与林金殿发起组织同安救济会,赈济家乡难民。
陈延谦从事慈善公益的事迹很多,比如他发起创办了石叻道南学校、爱同学校,他又捐巨资给同安医院、鼓浪屿华英书院、南洋华侨中学、日本水灾、浙江竞志女学校等。另外,陈延谦对厦门家乡也多有关注,多次捐钱在厦门进行铁路建设及兴办学校,曾出任厦门大学董事。经商从政之余,陈延谦也醉心诗文写作,曾出版《止园集》。
1943年3月,陈延谦因心脏复发去世,享年63岁。
孙中山秘书陶文波书写的“吾庐”匾额
新加坡纳街(Club Street)有一栋白色的建筑物,外墙绘制了一幅很大的壁画,上面绘有陈延谦、邱国瓦、林文庆、李光前等先驱人物,它就是成立于1905年,拥有120年历史的吾庐俱乐部(Goh Loo Club)。
吾庐俱乐部,是战前新加坡最重要也最有势力的华人俱乐部之一,其会员多为华人商界巨子,且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吾庐俱乐部也为支援祖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吾庐俱乐部进门处的匾额“吾庐”,系孙中山身边的文职秘书及参事陶文波于1922年书写的。
先说一下“吾庐”之历史源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的清政府驻新加坡领事孙士鼎、陈卓然等人,倡导创办“古寄乐”,作为养闲宴乐之场所。1905年,他们选择在华人移民早期的聚居地“牛车水”一处小山坡上兴建此会所,后于1907年更名为“吾庐”,取名源于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篇中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子。
“吾庐”最初不是政治团体,仅是本地富商才俊经常聚集的休闲之所。19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新加坡引起巨大反响,也得到本地华商的支持,当孙中山在新加坡成立同盟会时,吾庐社友邱国瓦、陈延谦、陈楚楠等华商不仅加入同盟会,还捐巨款助力。
“吾庐”120年以来,其历史很长,值得去细加探究;不过,若没有陈延谦,没有吾庐这所房子;若陈延谦的儿子、孙子传承祖志,便没有这座百年华人俱乐部的振兴。
1924年至1942年,陈延谦任吾庐俱乐部总理。顺带提及,孙中山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晚晴园”,后来易主他人。1937年,原同盟会会员等六人合资购回晚晴园,并把交给中华总商会管理。这六人包括李光前、陈延谦等。
陈延谦之子陈笃山(Tan Tock San,1925-2008)
陈延谦,育有八子三女,其中,第三子陈笃山在父亲辞世后“子承父业”,后于1963年加入银行界,出任新加坡银行董事、常务董事、副主席和主席,也是新加坡知名的银行家。陈笃山曾于1969年出任华侨银行董事。
陈笃山的夫人林斐(1926-2011),出生于厦门,她的父亲是中国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研究之父林惠祥,林惠祥1947年任教厦门大学期间,曾成立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出身书香之家的林斐女士,早年从教,也当过报社翻译,还是一名女指画家。
与陈延谦一样,陈笃山也热心公益和服务社会,于1994年获新加坡总统授予太平局绅荣衔。
吾庐俱乐部,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40年代到1990年代,但后来因管理不善,建筑物破败不堪,里面珍藏的部分名画“不翼而飞”。而让这所俱乐部重获新生,正是陈延谦之孙、陈笃山之子陈庆力(Tan Keng Leck)的努力与付出。为了吾庐这栋富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重建装修,除了银行贷款,还投入了数百万元。
2016年,翻新后的吾庐俱乐部,犹如“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也再次发挥其以促进社交、消闲、高雅文化、教育和慈善活动为宗旨的社会功能。此座百年建筑,实现了历史与现代、古雅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了新加坡当地一处人文景观。
吾庐俱乐部前主席陈庆力
2007年,当吾庐俱乐部前主席陈笃山正筹划如何重振俱乐部时,于2008年溘然长逝,于是,其长子陈庆力“子承父志”,扛起接力棒。
陈庆力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陈庆加,以及姐姐陈美琪,妹妹陈相如和陈真如。身为陈延谦家族第三代,他们均很低调,一样心系社会,热心慈善公益,这种乐于慈善的精神,颇有其家族遗风。
吾庐俱乐部的重建翻新项目,曾获得新加坡都区重建与发展局颁发的古迹建筑保护奖。
陈庆力,有子女4个,经商之余,也偶作诗词,对“佛道玄学,文武气功”也颇有兴趣,平常也经常做义工,服务社会。当被问及为何投资数百万将吾庐这栋富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重建装修,向来低调,不喜宣传的陈庆力曾笑答记者:“问我历史,你应该找历史学家。我小时候不太来吾庐,只知道是俱乐部,很多人打麻将、抽烟。”看来,振兴吾庐,是他对先辈义薄云天精神的一脉延续。
2023年,陈庆力退居幕后,将接力棒交予现任吾庐俱乐部主席张东孝。陈庆力曾表示,他希望将先贤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并一直提倡俱乐部以“人文交流”为核心理念。他表示,人文是指文化交流,也是人与人之间包括不同种族之间的精神对话。吾庐是心灵驿站,人文之家!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