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助攻” 加拿大自由党 “逆袭”

特朗普 “助攻” 加拿大自由党 “逆袭”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美联社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并威胁要吞并加拿大,“助力” 选前民调长期落后的自由党逆转颓势。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尔・贝兰说,对自由党而言,这是一次 “戏剧性的逆袭”。自由党籍的交通部长克里斯蒂娅・弗里兰告诉加拿大电视网 (CTV):“去年 12 月时,所有人都认为自由党没戏了,但今晚 (的结果显示),很明显我们将组建新政府。” 加拿大安格斯・里德研究所所长莎奇・库尔告诉路透社,自由党获胜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 “除了保守党,选谁都行”; 二是特朗普关税;三是特鲁多下台。

 加拿大前总理、自由党前党首特鲁多执政时期,被舆论批评将自由党带回 “政治荒野”。在他任内,自由党支持率长期低于反对党保守党。自由党在今年年初的民意调查中支持率落后保守党 20 个百分点,保守党则 “磨刀霍霍”,期待在大选之年重掌政权。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发动充满霸凌意味的 “关税战” 并屡屡挑衅加拿大主权,让加拿大人的关注点从近十年自由党的执政表现转移到如何应对 “特朗普 2.0” 版本的南方近邻。加拿大主流民意认为,相较于保守党,卡尼领导的自由党更可能延续强硬回应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在胜选演讲中,卡尼强调加拿大在面临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威胁时保持团结的重要性。他重申,加拿大和美国之间自二战以来形成的互利关系已终结。“我们已经从美国背叛的震惊中缓过神来,但我们绝不应忘记其中的教训。”

 “美国觊觎我们的土地、我们的资源、我们的水资源,甚至是我们的国家。” 卡尼说,“这些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威胁。特朗普总统试图击垮我们,从而美国能够占有我们。但这永远都不会发生。” 保守党党首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承认败选,并承诺与自由党政府合作,以应对特朗普。

 特朗普曾多次公开声称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的 “第 51 个州”。甚至在此次加拿大大选日当天,他再提 “吞并” 一事。特朗普 28 日早上在社交媒体上称,加拿大选民应选出 “一个有力量和智慧的人”,只要成为美国 “珍爱的第 51 个州”,加拿大的税率就可减半,军力将被 “免费提升至世界之巅”,“汽车、钢铁、铝、木材、能源及其他产业规模翻两番,且零关税”。

 一名选民在被问及本届选举有何特别之处时,直截了当地回答:“特朗普。” 美联社评述,自 1988 年以来,对外政策从未像现在这样在加拿大大选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88 年大选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自由贸易。

 最近一段时间,加拿大社会 “硬刚” 美国的 “名场面” 屡见不鲜。从加美两国冰球运动员在赛场大打出手、现场观众齐嘘美国国歌,到加拿大各地下架美国酒类商品,再到 “雪鸟” 一族放弃冬天奔赴美国温暖的南部度假…… 很多人将 “We resist 51st (我们反对成为第 51 个)” 字样贴纸贴在各类物品上,抵制特朗普扬言将加拿大变成美国 “第 51 州” 的挑衅言论。

 “Elbows Up”(肘部向上,寓意反抗) 成为加拿大时下最火的口号,出现在 T 恤、棒球帽和汽车保险杠等各类物品上。这一短语源于冰球赛场上的肢体对抗,被热爱冰球的加拿大人用来表达对特朗普政府向邻国施压的强烈不满。在加拿大,举国上下如此高亢的 “反美” 情绪实属罕见。

其实,特朗普成了他最不喜欢的加拿大总理候选人的最得劲的组选团,也可以算作政治测试剂,反映出特朗普在国际上的支持度。

此次选举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中等国家面临的新型治理挑战。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意外激活了加拿大的防御性民族主义,这种政治反噬效应为理解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非对称博弈提供了鲜活案例。未来需持续关注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动态平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