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赢还是羸
经常在网上看到,赢、双赢、又赢了、赢两次、赢麻了等。现在来看看体型相近的羸。一开始见到这个羸(léi),我没太注意还当作赢。
『易经』井卦,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大致上讲的是。井可以指代为制度秩序。井水代表资源。邑是属地的意思,在这里可以指主导分配井水的管理者。瓶作为装水的器皿,也可作为分配水的工具。整个的井制不变,管理者的属地以及连带的分配方式发生大的更变。来来往往的人不停地取井水,井水变浅,水越来越少,而(原)管理者又不汲取井水中的泥沙,反将自己的瓶子装满。井卦卦辞隐含了一段特别视角的历史,这个后面说。
我将这个羸理解为盈,是在没有区分赢和羸的时候。在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知道羸意为瘦弱,主要是形容人和动物的。但又了解到古羸可通盈,顿时缓解了一些尴尬的情绪。因为我觉得这里将羸理解为盈,可以很好的体现管理者的贪婪自私自利,而不是单纯的破坏。但在后面井卦九二中有“瓮敝漏”,瓮瓶又破又漏。瓮就是瓶,而敝漏可以印证前面“羸其瓶”中羸确实有破损的意思。“羸其瓶”这个句式又与大壮卦“羝羊触藩,羸其角”相同(公羊的羊角被藩篱困住了)。瓶是物品,而角是羊身体的一部分。句式相同,羸作用的对象的性质却不一样。显然井卦用的这个“羸”没那么简单。
大壮卦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是公羊发癫,想要撞破藩篱跑出去,结果不成,反倒是羊角被藩篱挂住了。也就是羊角没赢。
大壮卦九四“藩决不羸”,是藩篱被撞破了。不羸就是羊角赢了。
这样一比较,可以说羸含有一丝不赢的韵味。将这一丝韵味代入到井卦“羸其瓶”中。瓶是物品,是被动的。主动的是管理者。也就是管理者不赢其瓶,想赢而不能赢。瓶作为分配水资源的工具,亦是可以看做井制秩序中的权柄。管理者想要加强控制瓶这个分配工具,而实际上却是掌控力越来越弱,直至失去控制。这个状态如同被挂住羊角的公羊一样。一开始挣扎得很厉害,然后越来越弱,最后停止了。
总结“羸其瓶”,这个羸有两重意象。第一个是盈,体现管理者的贪婪自私自利。第二个是不赢,说的是管理者越发加强管控,掌控力反而变得越弱。
井卦所隐含的历史便是商作为天子国与众多诸侯国共治天下,诸侯向天子进贡,天子带领诸侯维护天下秩序。而商到末期出现了结构性的社会矛盾,实力在不断地下降。商纣王作为一个很有抱负的君王,在内政军事施行一系列改革举措,都无法阻止大商持续变弱的事实,逐渐变得乖张暴戾。对内无用就对外,以一个小的由头对最大的几个诸侯动手。杀九侯煮成肉汤分给诸侯,杀鄂侯制成干尸示众,又将西伯侯囚于里。意图削弱诸侯来维护其统治天下的地位,越想掌控,失控越快。纣王一连串的举动破坏了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共识。结果便是“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东边的殷商举行大型祭祀,不如西边周的小型祭祀。
想到这里,脑子里多出一道声音,太平洋东岸的关税谈判,不如太平洋西岸的贸易稳定协商。
假若现实以井卦的变化趋势来演变,那么“改邑不改井”会是什么?制度秩序不变,主导者以及主导方式出现大变。整体不变,局部大变。井可以是全球化这个大框架不变,主导全球贸易的核心以及方式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