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星座还是56个民族?大家集体失忆了吗
最近掀起了一股“平行宇宙”讨论热,大家纷纷晒出自己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离奇经历。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集体记忆偏差。
《爱我中华》里,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吧。
结果,他们告诉我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好家伙,这些年我唱的一直都是错的。
这场全民记忆错乱,简直比《楚门的世界》还刺激。
人们的记忆正在被“篡改”?
“斯人”VS“是人“党,把大家都吵疯了。
至少有一大部分敢用一个月的奶茶钱打赌,当年课本上写的绝对是“斯人也”。
连我一开始也是坚定不移的认为是“斯人也”。
怎么可能是“是人也”呢??
但现实是残酷的。
从人教社1961年开始的各类教材上,黑字白纸印刷的都是“是人也”。
《孟子》的原著也在啪啪打脸大家。、
好了,这下大家集体懵圈了。
总不能是只有我一个人记忆错乱了吧??
这种“乌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少人记得皮卡丘的尾巴是黑色尖尖,并不是纯黄色。
实际上:
人家真的是纯色。
无数网友信誓旦旦地表示米老鼠穿着的是红色背带裤。
然而这位94岁的老牌巨星,从来只穿一条红色短裤。
网友们给米老鼠“强制换装”,迪士尼知道吗。
这场全民性的失忆终究还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了。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啊。
为什么会出现记忆偏差?
一位美国研究者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清晰记得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死于狱中”,甚至能描述出葬礼的电视画面。然而曼德拉活到了2013年。
更诡异的是,全球成千上万的人和她有着相同的“记忆”。
这就是曼德拉效应。
这种集体记忆偏差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一群人的记忆集体“跑偏”,甚至还能创造出从未发生过的细节。我们记忆深刻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次记忆漏洞。
比记忆更不可靠的,是我们对记忆的自信。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现象:“信念偏差”。
当人们先入为主地接受某个观点后,会不自觉地过滤掉矛盾信息,甚至扭曲记忆来自圆其说,产生“错误记忆”。
政治立场、文化影响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自己的认知和记忆。
911事件后,有研究者记录了当时学生对袭击细节的记忆。但是一年后,他们再次询问这些学生,却发现又68%的细节描述与最初记录存在重大出入。
而且,这些受访者对自己的错误记忆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
即使是重大事件,也不一定会清清楚楚的记得。
Joey Guidone
其次是记忆存储本身的机制。
它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细化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类大脑并非像摄像机那样完整记录外界信息,而是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分区存储机制。
当感官接收到外界刺激时,大脑会立即启动信息解构程序.
这些被解构的记忆碎片会通过神经网络的分类系统,会被分别传送到大脑的不同功能区进行编码存储。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出现记忆偏差,其实是混乱了真假信息。
我们无法准确区分记忆的来源,以致于我们的想象、他人的描述,都会被错误记成是现实发生的事情。
比如有人坚信自己在小时候看过某部动画片的某一集,但事实上这一集从未播出过。
在信息碎片化的场景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不够完整,大脑会自动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填补这个空缺。
就像拼图时用错误的碎片强行拼凑完整画面。
更何况,海量的信息在快速传播中不断被加工,人们也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Mattia Riami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
那就是平行宇宙。
咱们不神叨叨的搞玄幻哈,就是单纯的给大家科普一下。
人类记忆还和平行宇宙有关?
应该有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做梦梦到了未来的事情,并且在不久后真的发生了。
甚至有人认为人类记忆被集体篡改过。
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惊人的解释:平行宇宙的交汇。
当两个相近的平行宇宙发生短暂交汇时,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导致某些人接收到另一个宇宙中的“未来”的信息。
大脑可能短暂“感知”到其他宇宙的自己,导致记忆混乱。
平行宇宙并不是一个很玄幻的概念。
在影视作品中,平行宇宙常被艺术化处理。
比如《星际穿越》中的五维空间、《瑞克和莫蒂》中的多重现实,以及《瞬息全宇宙》里的“宇宙跳跃”。
这些表现手法带有非常科幻的色彩,但它们的核心思想其实都是基于真实的科学理论。
有一些物理学家就做出过有关“平行宇宙”的解释。
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在1957年提出“多世界诠释”,他认为量子系统面临多种可能的状态时,宇宙就会分裂成多个平行分支,每个分支对应一种可能的结果。
霍金在晚年业提出过一个基于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模型。
宇宙大爆炸后,可能产生了无数个“泡泡宇宙”,而且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定律。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假说和理论目前无法直接验证。
但为我们看待宇宙,看待人类等等事情提供了一个很浪漫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