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不能过正,调整必须恰到好处

  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在上周三的向立法会引介二零二五年财政年度经济财政范畴的施政方针时提到,今届特区政府决定由经济财政司统领六大片区开发工作,负责协调并主力推进项目,社会文化司部门亦会全力协助。目前已成立跨司工作组,将联合六大休闲企业,全面检讨过去一年多的六大片区开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项目。戴建业司长表示,希望六个片区打造成六个特色商圈,吸引居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消费和娱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现时政府计划先发掘每个片区中深藏的人文文化和记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顶层设计的优化调整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小区营造。世界各地小区营造经验,都是以当区的社团和机构为主力,政府则主要发挥辅助和协调跨部门行政审批的作用,共同推进小区发展。待完成小区营造的顶层设计后会马上开展工作。他又提到,片区开发将动员各方力量,包括推动中小企、社团参与,结合城市美化小组的工作,推动片区开发和市容改善等。

  戴建业司长代表特区政府宣达这项调整决策后,有自媒体大字标题指称六个历史片区的活化「不再由社文司负责」,虽然就不是符合特区政府的政策调整原意,但在语义上却也含有那么一点「赠庆」的意思。其实,整体的安排是,六个历史片区的活化工作。是从上届特区政府决定的由社会文化司牵头、经济财政司协助,由今届特区政府调整为由经济财政司统领、社会文化司全力协助。

  这是今届特区政府落实行政长官岑浩辉「奋发同行,持正革新」施政理念,对此前的某些决策进行调整的结果,带有一定的「纠偏持正」的性质。实际上,上届特区政府决定利用博企来承担旧区活化的义务,这是特区政府在新赌牌竞投招标时就已经确立的政策和策略,这是正确的施政方向。因而六家获标的博企,在其竞投书中总共提出的一千多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就带有参与旧区活化的内容,并分别写进政府与六家博企的新赌牌合约内容中。前年六月二十六日,在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结束对澳门一连四日的考察行程时,就非常关注博企的非博彩元素发展,因而到访了「澳门伦敦人」及「银河国际会议中心」,了解博企是否有实现他们投牌时的承诺。因此,六家博企直接参与旧区活化计划,这是关系到澳门特区能够让中央放心,澳门特区政府和持牌博企,是真心实意地响应中央「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博企必须加大非博彩元素的号召,因而将继续支持澳门健康有序地发展博彩业。

  而在当时,是考虑到博企参与活化旧区计划,也是维护「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一环。澳门「申遗」成功后,在维护「澳门历史城区」方面承受的压力不小,其中有关东望洋灯塔周边环境的问题,引发联合国教科文中心的关注。而六家博企参与的六个片区的旧区活化计划,其中就有几个片区是属于「澳门历史城区」周边的受保护区域。如果活化工作做好,可以说是对维护「澳门历史城区」的积极行为,甚至还可以适当地舒缓化淡对东望洋灯塔的「压力」。实际上,六家博企参与活化计划的六个旧区片区,基本上是属于「保护文物」,因而不能以「旧区改造」甚至「都市更生」的手段予以拆建。但如果任其残旧下去,对市容却产生负面观感效应。而六家博企的「介入」,就可以在宏观上,积极配合以澳门旧城区为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的整体景观;在微观上,根据六家博企承担的不同片区的环境特点,融合传统中葡聚居地的一切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汇交流的特点,契合「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设。因此,这是另一种特色的「旧区改造」以至「都市更生」,而且还可使得活化后的历史建筑成为澳门的旅游地标,以其独特历史作为卖点吸引游客到访,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当然,如能形成具有澳门特色的「夜市经济」,也是丰富旅游文化生活和市民业余生活的活路,并提高就业率,增加整体经济收入。

  因此,上届特区政府决定由社会文化司负责六大片区的活化工作,是自有其道理。而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六大片区活化工作充分体现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精神,以「政府主导、博企出资」的模式,借用博企营运大型项目的经验,吸引游客入区带动周边中小企经营,打造更多标志性的文化景点,丰富本澳的特色文旅元素。相关休闲企业积极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及多元宣传平台,持续邀请名人和明星到区内探店,与电商平台推出直播节目,与支付平台推出本澳及跨境消费优惠,协助区内及周边商户引流助销。至去年年底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各个片区已经合共举办逾七百五十场艺文演出,为超过二百个单位提供演出机会,并为二百多个本澳文创单位提供销售平台,活动期间共吸引逾一百七十万人次到访,小区人流显著增加。

  不过,按照《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的规划,及六家博企与特区政府签署的新赌约规定,六大片区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鼓励博企「以大带小」的商业模式,联合本地中小企业及团体,在不同区域举办「旅游+」相关活动,推出特色小区旅游产品,发挥旅游资源的迭加效应。因而必须持续推进历史文化片区的活化工作,加入本地特色文化体验元素,建设具吸引力、独特性的文旅空间,吸引中小企业进驻,提高景点的文旅体验,促进文化与旅游业联动,并使片区发挥牵引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作用,打造创新旅游景点,并透过接驳交通,让旅客发掘小区新体验,带动周边餐饮和零售业发展,并适当疏解现时聚集于澳门历史城区中心区内的旅客人流及交通负荷。

  而社会文化司的其中一个专业是文化,经济专业并非是其所长,也不能越俎代庖,因而在活化六大片区的工作中,侧重于文化,因而无可厚非,其实因为已经做出了相当的成效而应当受到肯定及尊重。

  当然,正如一些议员在关注六大片区的活化工作时,注意到六大片区活化工作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片区的商业元素不够丰富,缺乏吸引游客的特色店铺、餐饮场所及娱乐设施,尤其是未能更好地实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确实是活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今届特区政府决定改由经济财政司统领六大片区开发工作,负责协调并主力推进项目,这是正确的调整决定。

  但也不能「纠偏过正」,忽略六大片区活化工作中的维护「澳门历史城区」,融合中西文化融汇交流尤其是传统中葡聚居地的典型特色的责任,以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要求。因此,戴建业司长也强调,社会文化司部门将会全力协助,就是为了避免「纠偏过正」,体现决策调整必须「恰到好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