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海归”,为什么不招待见?
谈一谈“海归派里有间谍”这句话。
首先,这这句话不好听,但这是一句正确的话,完全没有毛病,因为说的是“海归派里有间谍”,这已经被证明了太多次了,今年4月份刚刚爆出的新闻里就有……
讲这话的人情商不高,得罪很多人,但起码是坦诚的。要是不喜欢,也可以改成“海归派不都是间谍”。
而且作为一家企业负责人,选择不用海归派,是企业的自由,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而且这段话是人家在内部董事会上说的,不是对外,而且当时讲话的语境,是鼓励格力国内高校毕业的年轻人努力工作,会有很好的晋升机会,因为格力不用海归,只用你们......
格力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2020年格力电器(珠海)报警称,其子公司(格力智能装备公司)的一名海归高管王某(曾任技术部门负责人)涉嫌窃取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机密,并试图向境外出售,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在离职前通过非法拷贝、上传云端等方式获取技术资料,并试图与境外对接......所以,讲这些话是有前因后果、是有特殊语境的,站在格力的角度上,没有任何问题。
实际上,很多留学生都述说过他们在国外被某些势力盯上、接触、试图策反的经历,对方甚至不需要留学生做什么,只需要他们“好好读书”,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人设,赚取荣誉,回国后“力争上游”、“往上爬” ……他们甚至能够通过人脉和手段,帮助留学生们回国后进入重要岗位和部门,几年就扶摇直上,成为单位的“核心培养对象”,在国际上更是获得各种“青年领袖”称号。这比出卖机密情报还可怕,因为这些被长期培养、潜伏下来的“闲棋冷子”,在几年、十几年后会成为政商界的核心人物,掌握重大权力,最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轻则出卖单位和国家的核心利益,重则直接推动颠覆行为。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期觊觎我留学人员群体,并利用签证环节物色有价值的目标对象,主动进行贴靠。以签证官身份出现的情报人员,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请客吃饭、邀请旅游、赠送礼品、提供兼职等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拉拢我留学人员的常用手段,待关系密切时机成熟,就会实施策反”。
《三体》中,ETO组织的发展对象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通过网络游戏吸纳的都是些什么人?高级知识分子、青年才俊、科学家、工程师、国企领导、互联网企业家......这些“精英”,因为这些人有资源、有权力、有财富、有知识、有力量,他们有东西可“卖”。
“海归派”中有大量的官二代、富二代、精英子弟……这些人回国后,天然会进入更高的圈子,接触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如果他们被策反,破坏力是巨大的,这也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我也不赞成“因为海归有间谍,因此不招海归”的说法,因为这个首先证明了自己企业的能力不行,无法甄别出间谍和有用之才;其次说明方式方法有问题,有些事该怎么执行怎么执行,没必要摆到台面上大讲特讲让企业成为媒体的众矢之的,同时还让“真间谍”提高了警惕。
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谨慎召“海归”,除了防间谍的因素之外,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好意思说——“现在的留学生太水了”。
今天的留学生和以前不一样,大部分留学生其实是国内高考的失败者和逃避者,特别是那些从中学开始就出国的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度、抗压水平都远低于国内学生,他们只是没办法和同龄人竞争,被父母花钱送出去“走捷径”了而已,他们中间绝大部分出去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是为了那个“学历”,举个例子,你去韩国学什么“汉语言文学”?现在很多单位都清醒过来,不再把“海归学历”当回事了。
他们出国几年,除了花钱、混圈子之外,并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回国后还会眼高手低、心态失衡、满腹牢骚、“巨婴化”。
对于大部分正经用人单位来说,某些人不是生产力,而是负担、麻烦和风险。
真话不好听,但大家心里都要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