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斯里张晓卿:从胶林少年到华文传媒帝国的缔造者

500

在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市的胶林深处,一个赤着双脚的华裔少年正弯腰割胶。他或许未曾想到,数十年后自己会成为横跨木业与传媒的商界传奇,更以“中华文化传薪者”之名载入史册。

丹斯里张晓卿爵士,这位祖籍福州闽清的南洋之子,用半世纪的光阴书写了一部白手起家的奋斗史诗,更以传媒大亨的身份在全球华文世界构筑起文化传播的桥梁。

2025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上,张晓卿家族以8.2亿美元身家,排名大马50大富豪第25名。

500

500

500

胶林少年的逆袭:从木业巨子到多元帝国

1935年出生的张晓卿,在日军铁蹄下的砂拉越度过了困顿的童年。全家靠割胶维生的经历,淬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正如其自创《怀想曲》所言:“在风雨中诞生,艰苦中成长”,这段经历成为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底色。

1975年创立的常青集团,最初只是诗巫一间小木材行。张晓卿承袭福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将业务扩展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西伯利亚等蛮荒之地。他独创"砍树更要植树"的永续理念,不仅赢得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的赞誉,更让集团发展为拥有林业、种植业、房地产等多元产业的跨国巨头。至2008年,旗下4家上市公司已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500

传媒帝国的文化使命:为华人发声

1987年,当张晓卿斥资拯救濒临破产的《星洲日报》时,这位木业巨子完成了一次惊人的跨界转身。此举绝非商业版图的简单扩张,而是深藏着一个海外华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中文媒体是传播文化的堡垒,是知识的平台、信息的总汇。

此后三十年,他接连收购《光明日报》《南洋商报》,更将金庸创办的香港《明报》纳入麾下。2008年整合成立的世界华文媒体集团,旗下拥有横跨三大洲的媒体矩阵。

在西方舆论主导的全球传播格局中,张晓卿构建起华文世界的“航空母舰群”,践行着“为中国和平崛起铺垫文化通道”的初心。

500

家族传承与文化基因

张晓卿的商业帝国始终流淌着浓厚的家族血脉。

2022年,其女张聪接任世界华文媒体董事会主席,标志着二代接班序幕的开启。这个延续福州精神的商业家族,将企业治理与文化使命完美融合——叔叔张翼卿医生执掌医疗板块,堂兄妹张裘昌、张怡嘉分任行政总裁与执行董事,形成独具特色的“家族连”管理模式。

2017年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时,张聪动情回忆祖辈将中华文化火苗带往海外的壮举。这段跨越世纪的传承,恰恰诠释了张晓卿跨界传媒的深层动机:不仅为商业版图,更为守护海外华人共同的文化乡愁。

500

赤子情怀与时代担当

从设立“冰心文学奖”到担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创会会长,张晓卿始终以行动诠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六度荣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企业家称号,2009年获英女皇册封爵级司令勋章,2017年更荣膺“中华文化传播年度人物”。这些荣誉背后,是一位海外游子对文化根脉的坚守。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创办《国民日报》打破西方话语垄断,通过媒体联盟推动全球华媒合作,用笔锋为华人争取政治经济权益。

这是一幅文化传薪者的精神图谱。当常青集团的木材货轮穿梭于太平洋时,世界华文媒体的电波正将中华文明播撒向五洲四海。张晓卿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商业成功”与“文化使命”的完美融合——从割胶刀到伐木机,从新闻纸到卫星信号,这位传媒大亨始终将文化传承视为比商业版图更重要的生命印记。

正如《星洲日报》报头那句“正义至上,情在人间”,这或许正是海外华商最动人的精神写照:在商业丛林开疆拓土之时,永远怀揣着文明传续的火种。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