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关税乱战印还想产业升级?“印度制造”能否抵御特朗普冲击?

作者 | 阿比舍克·夏尔马(Abhishek Sharma)

编译 | 贾丽豪 刘星君

编译审核 | 胡可怡

编辑 | 孔凌霄

​审核 | 陈珏可

编者按

随着"特朗普冲击"再度来袭,单边关税政策与保护主义浪潮给多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印度作为新兴制造业大国,首当其冲面临挑战。本文深度剖析了印度在贸易战中的战略应对与内在困境。

印度正以两条路径破局:对外通过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等倡议拓展新兴市场,对内强化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扶持本土产业,构建更强大的内部供应链体系。

然而,基础设施滞后、技术代差及中小微企业48%的倒闭率,暴露出印度经济系统性短板。正如经济学家古普塔所言,印度亟需"第二轮结构性改革",在简化税制、提升服务出口、激活青年人口红利等方面突破,方能真正实现从"世界工厂的替补"到"自主供应链强国"的跃升。

这场贸易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退潮时代之中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主权的捍卫。印度能否将危机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契机,不仅取决于其政策韧性,更考验对"开放"与"保护"的平衡智慧。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500

图源:Businessworld.com

全球曾历经多次贸易战,但特朗普重返白宫所引发的经济风暴却前所未有——许多人称之为“特朗普末日”(Trumpocalypse)。其强硬的关税立场与“美国优先”政策,使印度出口商尤其是钢铁、制药和信息技术等关键行业的印企身处风暴中心。

2025年3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证实其“解放日”关税计划(Liberation

Day)将适用于“所有国家”,驳斥了4月2日公布时可能仅针对少数国家的猜测。彭博社报道,特朗普表示:“将从所有国家开始实施。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谈及的所有国家。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他还补充道:“我没听说过有关(关税计划只针对)15个国家,或者说10至15个国家的传言。”

为缓解关税冲击,印度已提议降低多种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包括杏仁、蔓越莓和波本威士忌。此外,印度还宣布取消35种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关键零部件,以及28种手机制造相关物料的进口关税。

这些举措反映出印度正系统性调整贸易政策以应对美国保护主义。专家指出,印度手握一面盾牌——或者说至少它希望如此。“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自力更生的印度”(Aatmanirbhar Bharat)以及长达十年的制造业自给自足推进计划,一直被吹捧为该国应对全球经济冲击的解决方案。

耐人寻味的是,工业产品与能源虽然历来主导着全球贸易,但印度制造业却节节败退,制造业在印度GDP所占比重已降至14%左右,远低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所需达到的
25%
的目标。专家强调,提升国内生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对能源、矿产勘探的投资,以减少进口依赖。然而,这些举措真的能让印度企业免受美国保护主义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吗?还是说,不断高涨的关税潮与经济民族主义会迫使印度重新审视其战略?

印度经济学家兼作家古普塔(R P Gupta)指出:“关税战必将冲击印美贸易,因为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约874亿美元,进口仅418亿美元,顺差高达455亿美元。近期,印度未经谈判就单方面降低美国商品关税,这实属决策失误,已释放错误信号。如今,印度应启动与美战略谈判,同时坚守主权与国家利益底线。若谈判破裂,单边对等关税方可作为最后手段。”

一、“印度制造”的成效与隐忧

“印度制造”计划有两大核心目标:其一是通过创造就业、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经济,进而拉动内需。然而,低收入水平与高通胀严重制约这一周期循环的启动——当前,印度GDP增速为6.7%,其中农业贡献占比16%,中小微企业(MSMEs)贡献率仅30%。

根据经济专家的观点,要想维持GDP增长,就需要强化上述行业,以增加收入并推动对“印度制造”产品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制造”的第二个目标是减少进口依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推出了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以鼓励国内制造业发展和投资。

印度政府前秘书、发展经济学实践专家阿鲁娜·夏尔马(Aruna

Sharma)指出:“‘印度制造’需要一套全面、清晰的战略方法。若自由贸易协定与关税削减过度聚焦农业领域以及印度现有竞争优势所在领域,反而将损害‘印度制造’计划。印度乳制品行业多以合作模式运营,提供了可持续就业机会,该行业将面临危机。‘印度制造’倡议推行十年间,虽确立‘新思维、新领域、新基建、新流程’四大支柱,但缺乏系统性全面统筹仍是症结所在。”

二、印度贸易战略:政策调整与自力更生的博弈

专家指出,印度的“自力更生的印度”计划可通过强化本土制造业、降低进口依赖,缓解全球关税战冲击。通过PLI计划等政策工具,着力扶持本土产业发展,其核心目标在于打造更为稳固、高效的内部供应链体系,从而提升经济在外部贸易环境动荡中的抗风险韧性。

印度工商联合会(PHDCCI)主席赫曼特·贾恩(Hemant

Jain)表示:“PLI计划通过向本土制造商提供财政支持,有效刺激了电子、汽车及制药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增长。这些激励措施不仅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双向涌入,更显著提升印度的生产效能及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水平。截至2024年8月,PLI计划显著推动了生产和销售,达到了约1430亿美元,实现了160亿美元的实际投资,并创造了约95万个就业机会。”

然而,基础设施的短板,尤其是滞后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网络,严重制约了商品的高效生产与配送。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代差限制了全球市场竞争力,而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则阻碍其产能扩张与创新突破。此外,该计划可能忽视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有可能危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此计划推动下,印度国防工业2023-24财年本土产值创下1.27万亿卢比(Rs
1.27 lakh
crore)的历史纪录,较2014-15财年的4642.9亿卢比增长174%。同期,印度国防出口额也从194.1亿卢比激增至2108.3亿卢比。专家现建议印度进一步采取以下关键举措: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提升中小微企业出口占比、将营商便利政策切实落实到工厂层面,降低综合营商成本。

在展望未来发展时,古普塔特别强调:"营商与税收法规的放松简化至关重要,现行制度不仅推高合规成本,更挫伤企业家积极性。印度必须挖掘释放本土企业家的潜能,只要确保有利的发展环境与具有竞争力的基础要素成本,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古普塔表示:"印度亟需制定专项服务出口政策,重点覆盖旅游、医疗、教育及多领域咨询服务。同时应在驻外使馆设立商务部门,通过系统市场调研与推广'印度制造'品牌,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古普塔进一步指出,2000-2012年期间,印度出口额以美元计价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9.5%,但在2012-2024年期间,该增长率大幅下滑至4.7%。这一数据变化充分说明,1991年印度经济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已趋于枯竭。当前,为推动经济向投资与出口驱动模式转型,启动第二轮结构性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关税战火下的全球经济增长态势

全球经济在2025年开局强劲,但因保护主义与贸易限制加剧已现放缓迹象。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美关税升级可能导致2025年美国GDP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长期经济规模萎缩0.3%至0.4%。经合组织(OECD)因需求放缓,将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下调至3.1%,2026年进一步降至3.0%。

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美元汇率已回吐2024年11月以来的全部涨幅;随着德国等国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欧洲债券收益率急剧攀升;全球证券市场持续波动,折射出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普遍担忧。数据还显示,由于需求预期走弱,2025年1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已下跌15%;投资者避险情绪推动金价创下300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形势好转,谷物产量已超2024年水平。

古普塔指出:“此类单边关税战将反噬美国经济,使中国这个拥有广泛贸易顺差的‘世界工厂’获益。中国在科研创新领域的迅猛发展显著增强了其经济实力。鉴于其政治体制差异,中国若取代美国主导地位,或将重构国际秩序。”

印度拥有超过14亿人口,其中65%为青年群体,具备释放人口红利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潜力。根据《周期性劳动力调查》(PLFS)最新数据,印度当前失业率达8.2%。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企业、农业是就业关键领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尽管政府推出多项扶持计划,中小微企业仍面临多重发展障碍,导致增长停滞甚至企业倒闭。2016年印度小型工业企业数量为625万家,如今已锐减至325万家——降幅高达48%。

夏尔马指出:“依托庞大消费市场推进的‘印度制造’计划目标崇高,是旨在通过制造业创造就业、提振本土产品需求、增强出口的关键。当前,印度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地缘政治因素,还有进口国设置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印度必须重新审视出口政策与税收体系。尤其是,印度长期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历史优势正面临对美出口受阻风险。”

需特别注意的是,美国作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2023-2024年度双边贸易规模达1900亿美元。印度出口商品以金属制品、电子组装产品、纺织品及药品等为主。夏尔马指出,加征关税虽会导致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售价上涨,但印度制造业仍保有竞争优势。他进一步表示,印度进口的石油和机械设备关税依国际价格而定,只要大力发展本土制造业、提升其竞争力以对冲高关税,印度经济的稳定性便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作为重要消费市场,印度正积极推进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突破传统合作框架,着力深化与中东、南非、拉美及亚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在巩固现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基础上,印度持续推进新协定谈判,以此提升出口竞争力、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目前,印度正与欧盟、英国就拓展出口渠道展开磋商;同时,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也在进行,双方目标是在2030年前达成50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

印度工商联合会(PHDCCI)主席贾恩表示:"由于印度产品具备价格竞争力与供应链效率优势,近年来国际需求持续增长,这为印度贸易多元化提供了多重替代路径。考虑到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以及动荡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预判印美双边贸易关系将继续深化合作。"

四、全球市场多元化战略:突破美国中心主义

专家分析指出,印度兼具制造能力、专业技术与成本效益优势。2025年1月,印度出口总额达74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2%。《2024-2025经济调查》显示,印度正拓展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约旦和洪都拉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光学器材及医疗科学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

此外,“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等倡议旨在强化亚洲、波斯湾与欧洲的互联互通,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印度凭借纺织制造、珠宝加工、制药和金属产业优势,已在国际市场建立稳固地位。”夏尔马补充道,“作为庞大消费市场,其内需动能将助力出口竞争力有效化解加征关税影响。”

印度在上述领域已占据欧洲市场一席之地,凭借规模优势与薄利经营仍可破局。专家指出,即便实施对等关税,至多仅导致出口额下滑3.5%;但若在农业、乳制品等领域开放市场或削减关税,加之其他保障措施的松动,自由贸易协定(FTA)将对“印度制造”战略构成更严峻冲击。

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之际,印度中小微企业与大型制造商均须为应对贸易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做好准备。关键问题在于:印度能否借势实现产业升级?抑或“特朗普末日”将改写全球贸易规则?

作者简介:阿比舍克·夏尔马(Abhishek Sharma),《商业世界》资深记者

本文编译自《商业世界》(Businessworld)2025年3月31日文章,原标题为Tariff Wars: Can Make In India, Self-Reliance Shield India From Trumpocalypse?

原文链接:https://www.businessworld.in/article/tariff-wars-can-make-in-india-self-reliance-shield-india-from-trumpocalypse-55216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