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印巴冲突加剧,“克什米尔的噩梦”要来了?我国能否改写悲剧?

作者 | 尧风

01 “克什米尔的噩梦”要来了?

日前,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5人丧生(据最新消息称26人丧生)。

500

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谴责此次袭击,并指示政府向遇难者家属提供援助。

这样悲痛的事情,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这片 “亚洲火药桶” 已见证三次全面战争、数十次局部冲突。

克什米尔位于印度河上游的高原谷地,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南抵喜马拉雅余脉,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亚草原文明、南亚农耕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的 “文明十字路口”。这里既有印度教的湿婆神庙,也有伊斯兰教的苏菲圣陵,佛教的石窟壁画与锡克教的金顶寺庙共存。这种多元文明的交融,在 19 世纪被英国殖民者打破。 

500

1947年6月3日,英国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度独立法案》,将英属印度按宗教划分为印度(印度教为主)和巴基斯坦(伊斯兰教为主),但克什米尔作为土邦可自行决定归属。

“自行决定归属”等于刻意制造矛盾。 

克什米尔77%人口为穆斯林,却由印度教王公哈里・辛格统治。英国殖民者甚至任命对印度一无所知的律师拉德克里夫在36天内划定印巴边界,导致旁遮普等地区的教派大屠杀,50 万人丧生,1200万人流离失所。

哈里・辛格最初试图保持独立,但 1947 年 10 月巴基斯坦部落武装的入侵迫使他向印度求援。印度以克什米尔加入印度为条件出兵,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这场持续 15 个月的战争,最终在联合国干预下,于 1949 年形成停火线,将克什米尔分割为印控区(10万平方公里)、巴控区(8.5万平方公里)和中控区(4.3万平方公里)。

此后的三次印巴战争、1999 年卡吉尔冲突、2019 年印度废除克什米尔自治权…… 每一次冲突都在撕裂这片土地的文明肌理。

500

时至今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悲惨事件仍时常发生, 就比如刚刚发生的,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截至目前,尚无独立第三方(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巴基斯坦政府直接参与此次袭击,但印巴冲突一天没解决,克什米尔地区的悲剧还会继续上演。

02 和平是克什米尔唯一出路

克什米尔地区的悲剧在于,其本质是大国地缘战略的牺牲品。

美国将印度视为 “印太战略” 的关键支点,试图通过军事合作和经济框架捆绑印度。然而,印度并非美国的“忠诚盟友”——莫迪政府在2025年3月拒绝加入IPEF贸易支柱谈判,同时继续从俄罗斯采购武器,这种 “战略自主” 让美国既依赖又忌惮。

基于这样的情况,克什米尔地区想不乱都不可能。

而中国一直都是支持巴基斯坦的 “合法权益”,反对外部干预,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一直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为巴控区投入基建资金、促进中巴贸易额,2024年贸易额达280亿美元。

500

此前,克什米尔青年组织 “和平之声” 发起万人签名活动,要求印巴重启对话。他们的诉求简单而沉重:“我们不要成为大国的炮灰。” 然而,在大国利益面前,这些声音显得如此微弱。

03 结语

此次枪击事件是克什米尔长期冲突的缩影,其根源在于领土主权争议、宗教矛盾和印度的政策高压。尽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仍是核心矛盾,但袭击的直接责任方更可能是当地分离主义武装,而非巴基斯坦政府。

未来,如果外部势力持续干预印巴冲突,而不是促进印巴和平谈判,印巴冲突只会恶性循环。

战友们,欲了解更多,就来【新财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