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将“主要矛盾决定论”简单理解为“主矛盾掩盖论”
【本文由“朝歌”推荐,来自《为什么欧美国家会陷入“廉洁但低效”的诡异状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比如“劳资矛盾”、“男女性别矛盾”的确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客观现实,但为什么这些矛盾它翻不起大浪?
因为它是次要矛盾啊!这都是人家明明白白告诉你的啊!这都是9年制义务教育的内容啊!你背过的啊!主要矛盾没有激化,次要矛盾就无伤大雅,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吗?】
这里的解释不太到位,不是因为【主要矛盾没有激化,次要矛盾就无伤大雅】,而是因为【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趋势;而次要矛盾的发展尚未上升到足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就像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一样,能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激化了吗?并没有,它只是被【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过去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给取代了。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劳资矛盾”、“男女性别矛盾”这些矛盾的次要性,就觉得这些矛盾无所谓,将它们置之不理,那么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次要矛盾或者其他的次要矛盾同样是可能逐渐转化成为主要矛盾的。
主要矛盾在发展变化,次要矛盾也在发展变化,只不过我们要能认清当前的主要矛盾,以此来引导前进方向,同时也要遏制次要矛盾,不让它转变成主要矛盾。
就像抗战期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摩擦是次要矛盾。但如果解决不好国共摩擦的次要矛盾,让这个矛盾成了主要矛盾,这就出大问题了。
而我们绝不能说,当前的主要矛盾,即民族矛盾没有激化(反正已经是日寇全面侵华了),国共摩擦的次要矛盾就无伤大雅。
说到底,我们不能将“主要矛盾决定论”简单理解为“主矛盾掩盖论”,忽略次要矛盾长期积累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
同时也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夸大次要矛盾的“危言耸听”以及忽视次要矛盾的“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