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下,广东第一展爆了!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关税壁垒高筑的背景下,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再次成为破局关键。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拉开帷幕,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展会,不仅是广东外贸的“晴雨表”,更是中国稳外贸、拓市场的核心引擎。
本届广交会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吸引超3万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
关税战阴云下,广东如何借广交会逆势突围?
破纪录的“广东速度”
广交会历来是观察中国外贸活力的窗口。
2024年,广东外贸总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广交会贡献了194.8亿美元的成交额,并吸引50万名境外采购商,刷新历史纪录。
截至4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已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此外,255家全球零售250强和各国各地区大商将组团参会,创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展位总数也增至7.4万个,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企业携明星产品亮相,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成果。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小军表示,广东2025年将组织超300场“粤贸全球”展会,重点拓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带动至少3万家次企业参与。
这种“以展促贸”的策略,不仅为广东外贸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广交会+”溢出效应,联动全国产业带,形成“一产业一品牌”的会展经济新模式。
绿色与智能驱动外贸升级
面对技术壁垒与贸易保护主义,广交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力”。
本届展会中,56%的参展企业拥有绿色低碳专利,63.5%通过国际绿色认证,现场展示的绿色产品达88万件,智能产品32万件。
数字化转型同样亮眼:58.8%的企业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工具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环节。61.4%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外贸订单。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指出,本届广交会还将举办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专题研讨会,推广贸易数字化实践。整合优化贸易服务展区,招引了包括跨境电商支付、物流、营销等在内的30多家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参展,便利广大外贸企业对接合作、数字化转型。
政策护航:金融与制度双支撑
而为应对复杂贸易环境,广东也推出多重政策保障:
资金支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补贴,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费用全额支持;
服务升级:商务人员签证“绿色通道”、法律合规指导降低出海风险;
金融创新:工行、南粤银行等推出跨境金融方案,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例如,湛江市通过“助力广交·智享金融”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超50亿元信贷支持,破解融资瓶颈。这些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企业敢接单、能履约。
结语
关税战硝烟中,广交会的火爆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国外贸的竞争力,源于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和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当“三来一补”成为历史,“智能”“绿色”“多元”正书写新的传奇。这场跨越68年的“东方之约”,不仅为广东贡献了四成外贸增量,更向世界证明:真正的贸易壁垒,从来挡不住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