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103)难题背后:羞怯与得体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来自孩子对于处身之世的无限好奇,一个事实简单却让父母们羞于启齿的问题。为了打发孩子穷追不舍地提问,父母们通常只会重复说些愚蠢的笑话。回想起我的孩提时代,我的性启蒙便是在“你是路边捡来的”等一连串令人生疑的笑话和诓骗中完成的。如今,难题轮到我的头上了。
前些天,我们带丑丑一起去湖海塘公园春游。满湖春色,莺歌燕柳,小朋友浑然不见似的。她在湖边的灌木和草丛中认真搜索着她设想中的目标。“是豆娘,爸爸快来看,豆娘。”丑丑突然兴奋地叫嚷起来,在风景如画的公园一个多小时,唯有几只水生的小虫子点燃了她的激情。
网络照片:爱心豆娘
然后,小朋友头脑中的动物百科全书全打开了。“豆娘是一种水生的食肉昆虫。它的个头比蜻蜓小,但和蜻蜓一样,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在尾部,所以交配的时候……”丑丑滔滔不绝地说着,她来公园的一大任务竟是为了解开生殖之谜的。我知道这个问题最近困扰她,并激发她强烈的求知欲,我不担心此刻她会把我和她妈妈想象成雄性豆娘和雌性豆娘。
科普完了豆娘,丑丑默默地望着我,期待我能够再补充点什麽。补充点什麽好呢?不久前,孩子已经问了我关于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当时,我把故事讲得尽量简单。
我说,孩子你听着。母鸡是妈妈,公鸡是爸爸。母鸡的身体里已经有了蛋,但是没有爸爸的话,鸡蛋就不能孵出小鸡崽来。于是公鸡来了,坐在母鸡的身上将赋予生命的液体从后面射入母鸡的身体。于是蛋就有了生命,然后母鸡妈妈就卧在蛋的上面,给它们温暖,三个星期之后,小鸡就破壳而出了。
基本的事实,真实的事实,就是如此简单。天下大多数的父母却不是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解释简单的事实。为什麽呢?思来想去,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父母们面对这个问题时的羞怯感,二是害怕回答有失体统。
我们自从降生到这个俗世以来,不可撼动的诸多现实就已摆在那里,只有羞怯和得体的问题首先得以解决,性的难题才可迎来转机。我不能确定羞怯是否是人的本能,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祖先发明了许多理想,这些理想当然是善意的,从本质上来说当然属于二流思想,时时可以从中嗅出几分假道学的味道来。既然现实如此,没有正确的羞怯感和得体感,你就无力处理难题,或者它将“淌”得到处都是,并弄脏全部的人生。
奶奶养的一大群鸡没能让丑丑如愿以偿地观察到关键的“注射”环节,她在公园如此关注水边草丛里的豆娘,应该是有备而来的。我要补充对丑丑说的是,人与动物在生活和性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动物用不着穿好衣服再上街溜达,而人需要,不能光溜溜地满街转悠,人穿衣就是为了遮羞,遮羞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美;到了生殖季,动物们可以不用回避地结合,而人不行,人类的结合需要有私密空间,彼此互相尊重隐私。人类与动物在生产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区别。小马驹刚一落生就会自己站起来走路,并且在断奶后就忘记了它的妈妈,奶牛妈妈也会忘记它的小牛犊。而我们人类有着漫长的幼年时期,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存在多年的交往和很好的了解。
毫无疑问,人类的性常常是与人类特有的能力——爱联系在一起的。爱,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爱,性爱,是包罗万象的。在文学作品中清楚地、真实地、自然地描写肉欲的难题对现代作家来说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最低的层面上看,它与动物的“发情”相差无几,如果不想被这种激情灼伤,那么最好去结婚。
也许有人认为,谈论性牵扯到婚姻的问题,是不是“不合时宜”了,况且对一个还未迈入青春期门槛的女孩子来说也过早了。但是,我并不这么觉得。正如上面所解释的,我向孩子谈到性并非局限于原始的动物本能,而是体现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当我谈及它时,我指向的是家。
“家”这个字从字面构造的意义准确地来讲,受屋檐庇护的不是某种家畜,而是女人。正如老话说的,有女人才有家。同样道理,出于对女性的保护,有爱,有婚姻,有家,才有得体的性生活。
婚姻对每个人的一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无论男女。生命中没有什么像婚姻那样,能在生命的机理和人类的灵魂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当然,父母对子女的爱构成了我们生活与行动的大部分,即使如此,这种爱也不如婚姻那样能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生活的品味和格调。
婚姻,为夜晚的家庭平添几分色彩,赋予私家花园一些个人气息,使厨房香气四溢。婚姻,能使人兴高采烈,使人万分沮丧,使人心气平和,也能使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婚姻,为人类的性生活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嫁衣。
正是由于婚姻的存在,无论在平静的时光中,还是在阴霾的日子里,妻子对男人很重要,而丈夫对女人也很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发育于一个孤独的卵细胞。一个卵细胞一旦由于两性结合而被激活,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并开始了由生到死的人间旅程。其间,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友善,他的整个身心都封闭在孤独的环境中。只有与异性的另一次结合,才可以使他忘记自己的孤独。现在,这种爱是男人和女人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体验到的最令人振奋的情感之一,同时,它不断发展,最终达到两性间肉体的结合。(完)
我家的一周餐饮,精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