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六小龙”中首家IPO要来了!智谱在国资加持下的突围与竞速

4月14日,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正式启动A股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500

根据辅导备案的信息显示,智谱于2025年3月31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辅导进程,计划最晚于2025年10月完成辅导计划,进行考核评估,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并履行持续关注及报告义务。

500

智谱的IPO辅导备案标志着,国内“AI六小龙”领域终于迎来第一家上市企业。

根据公开消息,目前国内“AI六小龙”通常指的是智谱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零一万物以及阶跃星辰这六家公司。

在智谱宣布辅导备案之前,2025年3月智谱刚经历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标志着智谱做好计划上市的准备。

1、从学术成果到行业标杆的技术跃迁

智谱成立于2019年6月,它的核心团队脱胎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KEG)。智谱的创始人唐杰(首席科学家)作为国际AI领域权威学者(IEEE/ACM/AAAI Fellow),带领团队在知识图谱、预训练模型等领域深耕20余年,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0年,智谱提出GLM(通用语言模型)架构,成为全球少数不依赖Transformer框架的原创技术体系。2021年,智谱训练完成百亿参数模型GLM-10B及万亿稀疏模型,验证混合专家(MoE)架构可行性。2022年,智谱开源中英双语千亿级模型GLM-130B,打破国内大模型开源空白。2024年,智谱推出对标GPT-4的GLM-4系列,支持128K长上下文及多模态能力。2025年,智谱发布深度研究型智能体AutoGLM“沉思”,实现“边想边干”的自主操作能力。

500

如今,作为国内最早开源的大模型公司,智谱通过“开放核心+增值服务”模式建立行业壁垒。

截止到2025年4月,其开源模型(如ChatGLM-6B、GLM-4-9B等)累计下载量超3000万次,GitHub星标数破15万。2025年“开源年”战略中,智谱宣布将开源全栈技术(基座、推理、Agent),进一步降低开发者门槛。

2、资本密集注入与国资深度绑定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强力支持。训练千亿级参数模型需要高昂的算力成本(如GPU集群、云计算资源)和顶尖人才团队,而资本通过风险投资、企业战略投入等方式提供了关键保障。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商业化潜力(如AI生成内容、智能客服)也吸引了更多资本涌入,形成“技术突破—资本注入—应用落地”的正向循环。

智谱背后的股东多达几十家,根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智谱成立到现在完成15轮融资,融资规模超160亿元。

500

智谱早期的时候,主要是依托清华背景完成天使轮至B轮融资,总额约10亿元,投资方以中科创星、达晨财智等早期机构为主;

而在ChatGPT引爆行业后,2023年至2024年,智谱获红杉、高瓴、腾讯、阿里等巨头参投,累计融资超100亿元,估值跃升至200亿元;

当然,如今整个大模型领域依然处于烧钱状态,2025年3月,智谱再次完成由杭州(10亿)、珠海(5亿)、成都(3亿)三地国资投资,公司的估值突破300亿元。

在智谱的融资历史上,不光有头部VC/PE,红杉中国、高瓴创投、君联资本等提供市场化资源;还有产业资本腾讯、阿里、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推动场景落地;甚至还包括国有资本的深度参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杭州城投、珠海华发等占比近30%,助力区域数字化战略;此外,包括海外资本沙特阿美旗下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的4亿美元注资,助力打开中东市场,开拓新的市场。

目前,智谱完成股份制改革,主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22万元,这一调整标志着上市主体法律结构的完善。

500

根据备案报告,智谱实际控制人为唐杰、刘德兵,唐杰直接持有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081%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智谱华章0.2554%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智谱华章17.3966%表决权。此外,唐杰、刘德兵通过一致行动人李涓子、许斌、张鹏、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智谱华章12.1600%表决权。目前,实控人唐杰、刘德兵等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36.9647%表决权,无单一控股股东。

3、商业化和资本的多重压力

智谱如今已经成立6年,但是大模型依然还没有找到商业化落地的最佳路径。

目前,在一级市场上,大模型企业想要再次融到钱已经非常难了。但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依然需要大量资本。目前,光是大模型训练单次成本超千万美元,智谱的GLM-4训练需消耗约5万张A100 GPU,年算力支出预估超10亿元。

500

并且,智谱在市场上更是面临同行的追赶与巨头的挤压。像是百度文心、阿里通义等闭源模型通过云服务捆绑企业客户,挤压智谱的MaaS平台市场份额;并且DeepSeek也以低成本模型快速抢占中小客户。

此外,智谱的客户如今也很依赖单一客户,在2024年的收入中,超过60%的订单来自政府以及国企,客户集中度高。而且,哪怕如今智谱的APP月活近800万,但是在转化率上,依然非常低,远低于ChatGPT的20%。

为了维持技术领先,在一级市场难以融资的环境下,IPO上市是智谱当下的最好选择。

但是,上市也依然要解决不少难题,智谱如何在开源生态建设与盈利模式创新中找到最优解;并且,哪怕是2024年营收上涨,但是目前依然是亏损状态,能否顺利找到赢利点也是智谱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谱的IPO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分水岭,更是中国AI大模型行业从“资本输血”转向“自我造血”的关键试金石。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