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致富的年轻人,跟风去户外挖水晶
新周刊
2025年04月12日 09:38:36 来自广东省
也许,最好的宝藏,不是揣进口袋的石头,而是眼睛装下的苍翠山林,和大地说与我们听的,那些跨越亿万年的故事。
作者 | 晓洋
少年时藏在心底的“寻宝梦”,总会在某个春天突然苏醒。
当江浙沪年轻人带相亲对象在城郊埋头苦挖荠菜嫩芽,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区的年轻人在山边寻觅着闪烁的晶莹光泽。今年春天,年轻人解锁了一个新的寻宝模式:徒手挖水晶。
美丽的天然晶体。(图/视觉中国)
乘着玄学之风,“水晶”近年在年轻人心中的分量迅速飞升。无数人涌入直播间,苦蹲几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只为买到一条成色优秀且适合自己的手串。
在水晶价格水涨船高的当下,只需自己去户外走一趟,体验“挖宝”乐趣的同时,还能拥有一堆免费水晶,听上去就格外诱人。然而,也有人表示担心:这些漂亮石头真的是“水晶”?会不会有辐射?随地大小挖,这真的能成吗?
闪亮亮的石头,我挖呀挖呀挖
周末早晨,广州黄埔区暹岗山上,第一批"矿石猎人"握着沾满泥巴的棱柱,兴奋拍照。他们的喊声惊飞了树上的相思鸟,也惊动了众多怀有“寻宝梦”的网友。“水晶零元购”的消息刚在社交媒体发布,不少人就嚷着求组队,要上镶着水晶的“春山”。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详细记录通向水晶矿的每一个岔路口,有人展示自己徒步时挖到的一整盘各色水晶,还有人发现山上的水晶甚至不用挖,低着头在碎石堆里也能捡到。一些亲子旅行团甚至也应运而生,在徒步基础上增加地质学知识讲解,还说要帮小朋友变身“寻宝小达人”。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当广州网友还在惊叹水晶也能靠捡,成都挖水晶的队伍已遍满山边。成都天府新区一座小山坡,远看红泥层叠很是平常,近看岩石缝隙竟有多彩晶体。周末里大人带着小孩探索户外,小孩拿着小铁锤、小铁揪和旧牙刷,扒拉着山边挖起来。
某书上,关于“成都挖水晶”的笔记有上万篇,采挖地点集中在天府新区、彭州、崇州和都江堰等区域。随着“挖水晶”热潮迅速火爆,公开的容易挖掘的地点多被挖得所剩无几。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其实,今年春天爆火的“挖水晶”,在户外圈里并不算新奇。我国的水晶资源丰富,据统计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江苏是我国优质水晶的主要产地,其中连云港东海县素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此外,海南、新疆、四川也是高品质水晶的产地。随着雨水或者河流经年累月的冲刷,靠近地表的水晶矿脉会变得容易采挖。
过去3年来,北京、广州、福州等郊野山边都有徒步人士挖到过晶莹剔透的水晶,就连宁波某乡村停车场的砂石层,都曾有家庭挖到过拇指大的紫晶簇。
张家口宣化有一个山谷,不仅能挖到水晶,而且有机会挖到玛瑙。由于远古火山喷发造就的独特地质,这山谷远在战国时就是著名的红玛瑙矿区。这些沉睡在地表浅层的矿物精灵,正被都市人理所当然地视作“自然馈赠”。
顾客在江苏东海县的水晶大集上选购水晶制品。(图/视觉中国)
然而,专业人士却提醒满腔热情的“宝石猎人”:那些雾蒙蒙的“水晶”,很可能是硬度较低的方解石。著有《水晶收藏与选购》的吴清峰告诉新周刊记者,水晶一般是透明的六面棱柱,呈现玻璃的光泽,比方解石更为透亮。
另外,水晶的硬度比方解石大多了,如果用金属钥匙划矿石表面,方解石表面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水晶上却几乎没有。
方解石。(图/视觉中国)
除了分不清水晶和方解石外,有些网友也担心“水晶”有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吴清峰解释,水晶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这种物质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性的伤害,而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从盖房修路的沙子到价值千金的芯片里都含有这种成分。网友捡到的水晶原矿可做成小标本供个人收藏,也可制作成串珠、吊坠等随身携带。
宁夏地质博物馆里展示的水晶。(图/视觉中国)
挖水晶能致富?有点“刑”
山野间的晶莹诱惑,也催生了少数人的“致富梦”:挖到一块大水晶,实现一夜暴富;或是有偿开团带队,依赖自己的经验,乘着水晶经济的东风,带着充满渴望又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上山挖掘。
看过广州网友所挖水晶的照片,专家还是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据吴清峰的初步判断,网友所挖到的水晶在市场上价值不高。以一张满盘水晶的照片为例,图中小型白水晶估价在每公斤150至200元,较大一些的茶晶每公斤也不过200至400元。
真正让行家眼热的,是那些重逾公斤的纯净体,只可惜它们深藏的地层,早已超出游客的小铁铲能触及的范围。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即便是纯净体水晶,现在也不一定能卖上价。得益于贸易全球化,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是全球主要水晶出口国,产量较大的白水晶小原料,常常只需要几十元到几百元一公斤。吴清峰补充说:“巴掌大的水晶柱,应该够一个月的奶茶钱。只有块头超过一公斤以上的纯净体,才可能让普通人发笔小财。”
挖水晶估计换不了多少钱,但一不留神却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些荒山野岭里的水晶矿是属于国家的,采挖得经过国家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想要欣赏美丽的水晶矿石,也可以前往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就算没被抓现行,非法开采过程中造成农田损坏、水源污染或者非法占用农田等后果,也可能触犯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面临被林业部门处罚的风险。
周末闲不住的“寻宝游戏”,也不应演变成一场山野的伤痛。据《北京日报》和央视报道,北京市门头沟一再兴起“挖水晶热”,不少家长趁着节假日带孩子进山“挖矿”。无节制地挖掘不仅破坏植被,还导致山体裸露、坑洼遍地。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一两米深的矿洞,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在雨季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游人挖水晶,挖得山体裸露。(图/央视网)
除了京郊,成都部分热门的水晶挖掘地点也拉起了警戒线,禁止“挖矿寻宝”的人员上山。成都天府新区刘家坝村委在山边竖立着警示牌,上面不仅写着“保护青山绿水,拒绝非法开采”,同时引导慕水晶而去的游人将热情转移到当地的桑葚采摘、农家柴火鸡上。
或许我们也到了重新定义"寻宝"的维度。
当你在商场大理石地砖上发现海螺化石的纹路、当孩子指着玄武岩气孔追问火山爆发的故事、当地质博物馆的紫水晶洞让你想起山野的晨曦……这些瞬间,都是地球历经沧海桑田造就的“宝藏”。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下次进山,不妨带上《矿物图鉴》而非塑料袋。用指尖丈量六棱柱的棱角,用手机记录橄榄石里的纹理。毕竟最好的宝藏,不是揣进口袋的石头,而是眼睛装下的苍翠山林,和大地说与我们听的,那些跨越亿万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