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智驾水平是要远超绝大多数的司机水平
【本文来自《希望在小米SU7事故后,所有人能都明白智驾代替不了人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现在的智驾是自动驾驶的前中期阶段,从探测到决策再到实施,智驾的探测手段现在还处于传感器探测阶段,末来随着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之间实现了万物互联,探测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加,就拿鬼探头来说,如果本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带IP地址)就是隐藏在大车后面他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车终端上,修路工人在施工前先用电子桩标定区域,周边驶过来的车也可以提前获取,对于高速移动的物体比喻说车当出现碰撞时也同时发送信息给周边车辆,包括一些危险区域或固定物也可以标识,总之现阶段的智驾的探测手段还是非常单一的,缺乏域外探测的补充信息,无法做到更高层面的提前预判和规划,和探测同样重要的是决策,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大量的场景训练,这两者同等重要。
客观的讲,我认为现在的智驾水平是要远超绝大多数的司机水平的,智驾车导致的事故远小于人驾,但车辆的行驶场景很复杂,而且多样,再高的智驾也不可能完全有能力应对一切场景,它自己本身就在学习中,和我们人驾一样,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机器不会走神,而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冷静不受情绪所左右,最容易做出合理的决策。我不认为有多少老司机的水平会比顶流的智驾水平高多少,现在出现的一些带智驾车的事故更多是人的因素,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做到人与智驾的完美配合还有一定的路要走。但随着车联网,万物互联的发展,末来的交通事故会大幅减少,交通效率会更高,完全取代人驾是完全没问题的。
回到小米su7的事故,车辆发出预警时车速是116,一秒钟就是30米,到碰撞时间隔2秒,碰撞前的速度是97,预估发出预警时车辆距离施工地点约60米左右,小米的百公里刹车距离是34米,抛开AEB的三类目标,车辆完全有足够的距离和时间刹停,智驾发出预警并减速是合理的,如果此时紧急制动就很有可能造成追尾,我们高速路上看到很多的追尾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前车紧急制动后车来不及反应所致,当然如果这是在白天,可能会更早的发出预警减速避免事故发生。
从发出预警一秒后驾驶员接管了车辆,此时人驾优先,特别是又采取了向左转向动作,这时候AEB的策略是障碍物性质不确定且已经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下,AEB制动反应的优先极会降低甚至不采取紧急制动,这从最终碰撞时的速度为97就可以看出来,驾驶员在100车速的情况下向左打转向的幅度过大了,当然在夜晚遇到这种情况,换谁也不可能精准把控,如果车辆没有智驾,在30米的距离外100以上的车速那怕是白天遇到这种场景又有多少老司机能完美的规避呢?我个人认为这次事故和智驾无关,在一秒内的驾驶员的操纵也没有多大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介入的晚了。
如果没有爆燃没有人员的伤亡也不会引起舆论这么大的反应,车门内有机械把手,完全没电的情况下,人员如果还清醒并熟知把手的情况下,碰撞后第一时间打开车门就能完成自救,当然事故当时的场景无法复原,但根据这车撞后的变形程度来看,撞晕是大概率的事。
唯一让我感觉不解的是电池为什么爆燃,电池的爆燃常见的是温度过高失控爆燃,常见充电时温度过高,电池撞击后爆燃,还有一个就是电流过高失控,小米车的电池在乘员仓的底板下方,车前舱虽然几乎被完全削掉,但乘员仓几乎无损,目测基本排除了电池受到撞击发生爆燃的可能,车辆正在行驶中前仓受到撞击动力电线被撞击形成短路是有可能的,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有过电流保护措施,如果电流过高会断电,如果短路造成的瞬时电流过大,有熔断器,如果动力线短路,熔断器会熔断,还有电池管理也有碰撞检测功能,碰撞发生时,电池管理模块收到碰撞信号会第一时间下电。不知道啥原因导致的电池爆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