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挑起关税战的动机与后果

特朗普挑起关税战的动机与后果

撰文:皆大欢喜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当地时间周三,特朗普总统宣布征收高额关税。这一举措瞬间震惊了投资者,经济学家们也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发出警告,此次征收的关税,涵盖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 10% 的普遍关税,以及对近 90 个国家征收 “对等” 关税,极有可能削弱美国经济。

到了周五,鲍威尔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发表讲话时指出,当前局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极有可能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遭受重创:

标普 500 指数:下跌 322 点,跌幅近 6%,收于 5,074 点。这是自 2020 年 3 月 16 日下跌 12% 以来,该指数的最大单日跌幅。此次暴跌使指数市值蒸发 2.7 万亿美元,抹去一年多的股市涨幅,回到 2024 年 2 月的水平。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 2,231 点,跌幅达 5.5%,自 2 月份见顶以来下跌了 14% 。(记住特朗普的名言:如果道琼斯指数单日跌超1,000点,那总统就应该装进大炮,以极快速度射向太阳,没有任何借口!)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 963 点,跌幅 5.8%。以科技股为主的该指数进入熊市,即股票从最近高点下跌至少 20%。

 业内人士也纷纷发表对关税政策影响的看法。韦德布什证券的丹・艾夫斯在报告中称,这些关税将给美国带来难以形容的经济痛苦,甚至可能让美国科技行业倒退十年,而中国会持续稳健发展。瑞银全球财富管理美洲首席投资官索利塔・马塞利向客户表示,除非美国放宽关税,否则今年晚些时候美国可能陷入衰退。短期内,有效关税率可能更高。若特朗普总统未来三到六个月内未采取积极降税措施,美国经济可能大幅衰退,股市也会随之下跌。

下面来分析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动机:

转移视线,替俄罗斯解围:这个动机的可能性较低。当下,国际焦点已从 “通俄门” 转向中美战略竞争。而且,关税政策会直接冲击美国经济,特朗普不太可能通过损害本国经济的方式来转移国内矛盾。不过,贸易战或许能分散舆论对乌克兰等国际议题的关注,从而间接缓解俄罗斯压力。从 “谁能从这个政策中获利” 的角度看,俄罗斯无疑是最大受益者。由于特朗普在最近的俄乌和平谈判中没有取得进展,他不愿意世界人民看到“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需要一个转移视线的策略,在这个时候推出相关政策,符合特朗普的行事风格。

逼迫美联储降息:这一动机存在逻辑联系。特朗普曾多次公开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以刺激经济。关税导致通胀上升和经济放缓并存,产生 “滞胀” 风险,可能让美联储在 “抑制通胀” 和 “拯救增长” 之间陷入两难境地。一旦经济数据恶化,美联储降息的压力将急剧增加。鲍威尔已对关税推升通胀表达担忧,这暗示美联储政策可能被迫做出调整。

制造大萧条:虽然主动制造大萧条不符合理性决策者的动机,但政策设计失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1930 年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萎缩 60%,加剧了大萧条。当前,全球经济债务高企、地缘冲突不断,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可能放大关税的冲击。不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特朗普有意复制这一历史灾难。

操纵股市牟利:这种说法属于阴谋论,需要谨慎验证。若特朗普阵营提前做空股市,理论上可通过政策冲击获利。但美股暴跌会波及所有投资者,包括其支持者,如华尔街机构。更有可能的是,政策的短视性和 “美国优先” 的民粹导向导致市场误判,而非精心策划的金融操纵。

再从深层动机与战略层面考量:

战略威慑博弈:特朗普试图将高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迫使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科技、投资等领域做出让步。然而,中国采取稀土管制、对等制裁等强硬反制措施,这表明这一策略风险极高,极易导致双输局面。

重构全球供应链:特朗普想通过关税迫使企业回流美国本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在科技行业,如芯片、电动车等领域,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与制造能力的依赖。相反,该政策可能加速中国的技术自主进程。

总体而言,特朗普关税政策本质是民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选举算计的混合体,其核心目标可能是巩固基本盘、重塑贸易规则,并试探国际对手的底线。然而,政策设计缺乏对全球经济互联性的认识,若持续升级,可能引发 “非意图后果”,从市场恐慌蔓延至实体经济衰退。

参考文章:《道琼斯指数暴跌超过 2,200 点,股市暴跌加深》载于《CBS新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