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个人对“智驾”的浅见
网上看了好多文章呀,尤其是小米出这个事故后,好多人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也谈点自己的看法。
智驾肯定不是自动驾驶,至少现在不是。我更愿意把今天大家所说的“智驾”当成一种对汽车的高阶控制技术。如果要求司机达到汽车的ABS、ESP等操作能力,应当是很难的。在今天说汽车达到了自动驾驶,实在真正意义的“智驾”,肯定是有差距的。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积累并不足,迭代并未充分,未达到质变。另外,任何的自动化都是条件限制的,面对的因素越少越简单,越容易实现自动化,就算是在双条轨道上行驶的火车,有实时调度控制中心,这么容易实现自动化不是还得配个火车司机。汽车行驶在路上,遇到的外界因素那是千别万化的,试问程序能够穷尽各种情况,应当是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做到。
技术不能神化,要回归现实。做个假设,有那么一个的老司机,具备如身体健康,认真学习,守交规,技术高超、反应迅速,总能保持冷静等条件。这样一个人也得考驾照,也得一步步成长起来,老司机的成长历程也是不容易的,如果这个人突然变成机器人了,是不是就是自动驾驶了,这过程也挺不容易的。事物有发展规律,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做相应的事情,达不到就继续进步,勇敢面对现实,正实现实,才是最大的进步。对于汽车生产者、使用者都一样,理性、敬畏看待这一切。
除汽车本身外,人的疲惫、分心是驾驶出事故的很大的原因,当你开车的时候,手、脚、眼和脑都得配合联动,尤其高速状态精力更是集中,无论主观与客观的放松都容易产生事故,有限的智驾,让一部分工作交给电脑,是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的。观网有一篇文章说,人从驾驶者成为瞭望者,这话我非常认同。不是不管而是要监管,要对自己负责要也对别人负责呀。
看有人希望机构对智驾级别进行考试发证,觉得听起来有点难呀。考驾照满分的人就一定是个好驾驶者吗?会不会出现根据规则,进行针对性加强,希望专业者能够真正给出好的建议。我相信规则还是要有的,不过实践才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
除了人的因素外,个人觉得汽车的加速和极速性能,对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极大的影响。汽车在大多数情况下行驶情况下,是否需要具备这些。如果不需要,就应当限制常用汽车的极限性能,回归正常。挑战极限就到特定的区域场地。以前的跑车,技术上可能存在困难,今天的汽车能够定位、远程数据流等技术不至于做不到吧。在市区以极速性能行驶,就是在高速路上也不行呀,尤其是遇到新手,操控车的能力有限。一旦出了事故,除了伤自已极有可能伤它人呀。
还有一个想法,开车使用导航都会播报实时路况,有施工、封路、路障等,“智驾”汽车除了自身的感知能力外,也可以考虑汽车本身感知之外这些因素,预留更早的安全空间,做应对方案,有备无患。我觉一个老司机,导航播报或看到前方类似情况时,应当会根据自身的车况做一些处置。一旦突发状况,无论是人与机器都存在处置及时与得当的问题
最后表达一点,有敬畏之心,也许才能理性面对。只是我一点浅见,不足之处望指出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