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强财报”释放两个信号

50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东辰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全球汽车发展史中,比亚迪是一家特殊的企业:既不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也不是互联网造车势力中的一员,而是凭借对技术路线的坚持和全产业链布局,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发展道路的企业。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阶段,比亚迪的特殊性代表了“中国方案”对全球市场格局的改造力。尤其是当其拿出2024年的成绩单时,外界不得不承认:比亚迪代表中国车企,够格。

3月25日,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34%;研发投入542亿元,同比增长36%,创历史最高,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国内纳税总额510亿元,创历史新高;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1549亿元。

500

业绩表现持续飙升,纪录不断刷新,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标杆,更是现代企业健康运营的新范本。

1、用技术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浪潮中迎来洗牌,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角逐更加激烈。

翻开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虽然TOP3依然是丰田、大众、现代这些传统燃油车企,但比亚迪以427万辆的销售量排在第五的位置。当然,排名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排名让比亚迪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不容忽视的中国新能源力量。

比亚迪的崛起速度非常快。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制造,到2023年以302万辆的销量刷新中国车市的销售纪录,再到2024年以427万辆销量跻身全球前五,比亚迪仅用了21年时间。相较之下,丰田从成立到成为全球主要车企用了近半个世纪。

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动能就是技术。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在研发上投入542亿元,比净利润高出140亿元。时间拉长来看,2011年—2024年间,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费用超过当年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这种近乎执着的投入强度,在全球工业史上都极为少见。

500

当然,这种投入并非盲目。

秉持“技术为王”的发展理念,比亚迪构建了完备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研发体系。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人员超12.2万人,居全球车企第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59691件,授权专利35837件。

巨额的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比亚迪研发的第五代DM、易三方、天神之眼智驾、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超级e平台等颠覆性技术,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两大领域实现技术层面的断层式领先。

500

如在2024年,比亚迪第五代DM系统将百公里油耗降至2.9L,易三方技术实现扭矩矢量控制,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城市NOA落地,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重新定义车机交互。并且,这些创新并非渐进式改进,而是架构级的突破。由此,也将行业的竞争推向更高处。

比亚迪的成功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构建“共赢链”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比亚迪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缩短账期等举措,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据比亚迪与年报同期发布的《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比亚迪共有13701家供应商。

同时,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建立起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推向世界。不同于传统车企广泛采用的核心研发在本土,生产在低成本国家的模式,比亚迪创造了一种“研发-生产-市场”三位一体的本地化模式。这种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比亚迪在海外的销量同比增长125%。

500

最终,比亚迪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

2、财务状况稳健,现金储备充沛,差异化打法引领行业新风向

通常情况下,汽车企业为了保持增长几乎都要扩大产能和加强市场开拓,对负债有刚性需求。同时,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投资与研发投入。因此,行业很普遍的情况是,汽车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会越高。

虽然在汽车行业,高负债并不等于高风险,但如果总负债高于营收,所代表的则是“赚回来的钱不够还债”。国际市场上,奔驰、宝马等企业一直入不敷出。

中国新能源汽车中,作为龙头的比亚迪却走出了一条“轻装上阵”的差异化道路。

首先,比亚迪建立起“研发投入-产品创新-销量增长”的良性循环。542亿元的研发投入虽然数额庞大,但转化为创新成果后,直接带动产品竞争力提升和销量增长。2024年427万辆的全球销量,为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是可观的现金流,更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质量。

其二,比亚迪独特的垂直模式带来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通过自建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能,比亚迪避免了像传统车企那样将大量资金沉淀在供应商账期上。

500

众所周知,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完全覆盖整个产业链。但能在多大程度上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效率又决定着车企能走多快、多远。

从完全封闭的体系到决定做垂直整合,比亚迪用了15年。自2018年比亚迪全新一代唐上市,王传福宣布:比亚迪要全面放开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便开始逐步成型。在2024年的年报中,比亚迪也坦陈了自身在垂直整合方面的优势。

比如,比亚迪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一款王牌产品“刀片电池”。2024年的装机量近200GWh,被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方程豹品牌、仰望品牌全系纯电动车型及插电混动车型。

2024年,比亚迪427万辆的销量中,使用比亚迪体系提供的动力电池,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再加上足够大的销量可以进一步摊薄成本。

比亚迪的目标不仅限于此,作为产业的“链主”,比亚迪的责任还在于实现上下游供应商的“共赢”。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关注供应商的现金流健康和账款周期。

财报显示,比亚迪应付账款合计超过2400亿元,这一数字关系到比亚迪供应链上13701家企业的健康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比亚迪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仅为125.38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愿意与比亚迪合作。

最后,在财务结构上,比亚迪得以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的现金储备达到154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给了比亚迪更大的财务灵活性,可以在市场波动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当然,这样的现金储备也使得比亚迪可以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从债务结构来看,比亚迪有息负债从365.5亿元下降至285.8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仅为4.9%,处于行业最低水平。而且,比亚迪目前的现金储备是同期有息负债的五倍以上,偿还债务绰绰有余。相较之下,大众、丰田、福特等国际知名车企的有息负债占比则要高得多。

根据公开的信息,截至2024年末,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4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6%;丰田的营收2万亿元,总负债达2.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23%;福特汽车营收1.3万亿元,总负债达1.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1%。而比亚迪的总负债为5846.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75%,处于行业合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比亚迪完成了435亿港元(约406亿元人民币)“闪电配售”,被认为是近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同时也是全球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500

稳健的财务状况、丰沛的现金储备,为应对未来之战,比亚迪已准备好足够的“粮草”。可以预见,在叠加技术效应后,2025年,比亚迪即将带来一场颠覆赛道的质变。

3、结语

凭借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及稳健的财务策略,比亚迪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车企的发展道路。而这正是它能凭一己之力改变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原因所在。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加快,比亚迪必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硬核实力,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