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百万辆,失意的中部汽车大省发力了


500

  被挤出全国十强

  头部汽车大省间的格局正发生颠覆性变化。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以23.4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登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安徽汽车产量也实现首次登顶,比广东多出了7万多辆,把广东从多年第一的位次挤了下来。

  同样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湖南、河南的汽车产量也在今年前两个月首次进入全国十强。此消彼长间,同处中部的传统汽车大省湖北则被挤出了全国十强行列。

  在外界看来,湖北对燃油车的路径依赖,导致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力。受此影响,湖北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位次和影响力,正逐步滑坡。

  切换赛道,奋起直追。当前,湖北提出助力东风汽车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 100 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100万辆台阶的“双百万”目标。

  当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愈发激烈,东风等湖北头部新能源品牌如何突出重围,帮助湖北在汽车产业上扳回一城?

  1

  发展错位

  头部汽车大省的位次竞逐正酣,新兴力量正在打破传统汽车重镇的稳固地位。

  安徽的努力在过去几年的数据中已初见端倪——2020年,安徽汽车年产量时隔两年,再次冲破百万大关,达到116.07万辆,位列全国第八。

  此后两年,安徽以每年30万辆左右的增幅,居于全国第七位;2023年,208.8万辆的年产量,跻身全国第四位:再到2024年,安徽生产汽车262.03万辆,拿到全国第二的成绩。

  安徽的上升依然与新能源汽车转型紧密相关,2024年安徽增产的53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高达35万辆,占比6成以上。

  不只是安徽,陕西也是2024年的“黑马”,汽车产量175.35万辆,位次前进3位,位居第7位。细究数据,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近7成,贡献了陕西进位争先的主要动力。

500

  当个别省份凭借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增长“明星”,仍有一部分传统汽车强省深陷传统产业转型的“泥沼”。

  比如山东,2024年产量下降超10万辆,是汽车前五大省中唯一出现产量下降的省份。在此次湖北喊出百万目标的同时,山东也将今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划定在百万量级。

  相比山东,湖北的形势其实更严峻,2024年汽车产量下降近40万辆,位次下降3位,堪堪保住前十地位。

  今年前两个月,湖北累计生产汽车15.98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万多辆,排名全国十三位,被挤出十强。其中,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5.36万辆,明显低于安徽、陕西、湖南、河南等中西部省份。

  可以说,在中西部区域,湖北失去的份额正在被其他省份夺走。

  湖北,显然不甘于此。在3月 20 日举行的 2025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双百跃升”活动上,湖北省有关部门发布了《支持全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7年)》和《2025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提出助力东风汽车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 100 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 100万辆台阶的“双百万”目标。

  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0万辆,占湖北汽车总产量的 36.5%。湖北如若顺利完成“双百万”目标,有望重回全国汽车强省的中心矩阵。

  2

  路径依赖

  作为汽车大省,湖北曾有过高光时刻。

  2017年,湖北汽车产量达266.61万辆,创下历史高峰,位居全国第四,产量在全国占比近10%。换句话说,每卖出10辆国产车,就有一辆“湖北造”。

  此后,受传统汽车转型步伐较慢,新能源汽车冲击加速等因素影响,湖北在全国汽车大省中的位次不断下降,直到2024年跌至第十位,总产量也几近腰斩。

500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53535

  湖北汽车产业的起落,与“主力军”东风汽车的发展高度相关。

  过去几年,东风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2016年,东风集团全年销量破纪录达427.7万辆。此后,销量开始逐年走下坡路。到2024年,东风集团销量仅为248万辆。

  汽车分析师、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向城市进化论表示,东风集团过于依赖合资公司,销量和营收大部分都来自于合资公司的燃油车。但在国产新能源车的冲击下,这部分车型自然失去了性价比优势。

  张翔进一步表示,东风集团对燃油车市场的依赖,也导致其新能源汽车投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错失了发展机遇。后续推出的高端品牌岚图,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销量并不高。

  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销数据为例,主力合资品牌均面临挑战,2024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销量分别为63.12万辆、42.8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2.7%、29.2%。自主品牌上,东风乘用车、东风岚图销量虽有明显增长,但规模都不大,销量分别为21.34万辆、8.01万辆。

  更严峻的是,2025年1-2月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销量仍在下滑。旗下细分品牌中,仅岚图汽车销量实现增长,累计卖出1.6万辆,同比增长56.7%。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接受城市进化论采访时表示,湖北长期以燃油车为核心业务,积累了比较大的产业链。然而,过去的优势却成为新能源转型中的“包袱”,让湖北的转型步伐慢于中部其他省份。

  以省会城市为例,根据官方数据估算,武汉2023年新能源车产量在29万辆左右,低于合肥、长沙和郑州。且从新能源汽车占比上看,武汉的转型进度明显低于上述其他中部省会。

  到2024年,合肥、长沙、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再度大增,分别为137.6万辆、95万辆(预计值)、68.1万辆。而湖北全省才突破50万辆,意味着武汉与其他中部省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秦尊文认为,燃油车是湖北的传统既有优势,没必要放弃。但湖北要重振汽车产业,破局之路在于改变思想,痛下决心,把全省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赛道,从燃油车转到新能源汽车上来。

  3

  切换赛道

  秦尊文指出,在湖北“十四五”要构建的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是首个总产值突破万亿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北对汽车制造寄予厚望,提出要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建成全国重要的专用汽车基地及示范区、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研发生产示范区。

  如今,湖北又提出力争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新目标,意味着湖北再度重视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秦尊文看来,湖北作为汽车大省,有深厚的市场积累。过去一年燃油车产量为88万辆,今年如若能把其中的五成到六成替换为新能源汽车,全省就能实现50万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顺利实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秦尊文进一步表示,“理论上,这一块市场原来就是湖北占有的,再用自己的电车去替代,有这种可能性,但前提是,你要有好的新能源车产品,去实现这部分市场开拓。”

500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54056

  东风汽车,或将扮演这一角色。

  3月20日,湖北在提出力争“湖北造”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的同时,还提出助力东风汽车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从湖北的动作看,东风汽车或仍是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依仗。

  与此同时,今年,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人也曾公开对外表示,东风正向新能源领域加速改革,“东风将会以全新、年轻的形象与公众见面。”“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阵痛是难免的,但结果值得期待。”

  早在2024年,东风就已加速新能源新品投放,曾推出近10款新产品。从全年销售数据看,东风新能源化也出现起色: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6万辆,同比增长64.4%,高于行业29个百分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企发展还不够快。2024 年最后一天,东风公司宣布,对总部职能部门进行调整,推动公司总部由战略管控向 " 运营 + 统筹 " 转型,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运营自主乘用车事业。由此,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跨入新阶段。

  2025年,东风与长安的合作传闻,也为东风的改革带来了更多想象力。对此,张翔认为,东风旗下新能源品牌众多,定位不够清晰,缺乏爆款车型。长安新能源发展势头较为强劲,深蓝、阿维塔等多个新能源车型积累了一批粉丝,市场风格也更激进,或将为东风引入更多市场化基因。

  文字 | 刘旭强

来源 | 城市进化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