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干部队伍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的,而是至少发展了20多年才变成这样的

【本文由“guan_16888705192347”推荐,来自《杨建文:东北发展好了,大家自然都会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297828981871
  • 你说得对,后进不一定永远落后。为此,国家一直想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出台了不少“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政策,但都虎头蛇尾。说干部问题不完全错,但那不是主要的问题。

    我觉得,第一,政策力度不够,或政策本身有问题,效果差,例如,几十年来,各省市通过“结对子”帮扶后进地区,但效果不明显。;第二,主流观点希望先进带后进。专家推崇“梯度发展理论”,事实证明基本是臆想。在效率优先导向下,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自然会流向发达地区,而不是落后地区。

    解放初,我国有13个直辖市,其中5个在东北。现在东北什么样子?是东北人不够聪明勤劳吗?

    嘴上说了很多年,实际上没有多少行动和有效政策。政策有惯性。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很突出,如何破局,需要决心和智慧。

东北需要扎扎实实的组织工作,最首要的就是把干部队伍带起来,这样有了政策有了机遇才有希望落地。

浙江尤其是杭州,现在是网红了,很多外省的朋友都切实感受到了浙江各级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服务精神,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的,浙江人口增长完全靠外来人口,去年40多万+,就是政府和公务员服务上去后,吸引力越来越强。

但是,浙江的干部队伍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的,而是至少发展了20多年才变成这样的。

我记得2000年左右,西湖边还发生过多起旅游宰客事件,可是事情发生了,政府不是对外解释、宣传,而是抓内功整顿旅游环境,十几年如一日,杭州发生70码事件,政府也不是对外解释、宣传,而是抓内功,切实把斑马线前车让人管起来,十几年如一日,这都需要整个干部队伍具备扎扎实实干事的作风,这样的干部队伍不是一天就成练成的,也不是换个领导就会变个样子的。

抓好干部队伍的内功,就是决心,就是智慧,因为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干部队伍就是关键少数。

过于强调上级政策,本质上就是等靠要的思想。

我前面的评论是提到了义乌,义乌作为一个内陆小县城,根本就没有在国家大政策的范围内,完全是义乌这个小县城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一任任不断支持群众创新发展的结果。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创新发展、寻找市场机遇,干部负责支持、服务,当好人民的后勤部。这就是义乌发展小商品城的模式,也是杭州发展出六小龙的模式。

假设当年义乌广大人民群众是在东北摆小摊,会发生什么?这正是问题的核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