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百融云年报后,上调25年市占率预期?

百融云24年年报透露着一股“以市占率为第一目标”的经营策略,而不是先选出一款暂时利润较高的AI应用,边做边卷价格。相比起业绩的线性外推,更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百融云“能做到”营收环比增长20%,并在众多业务线中着重发力的产品是CybotStar(AI Agent builder)、VoiceGPT和数字人。

仔细研究过目前所有能实现业绩增长的公司,会发现一个逻辑:各行各业从不缺产能,缺的是能针对不同客户和场景需求而研发的产品。

一.用AI解决客户核心需求,百融云24H2收入环增超20%

百融云去年下半年环比超20%的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BaaS业务尤其是财富业务线的客户突破和收入接近翻倍。而BaaS业务主要解决的就是:银行业日益下滑的净息差与不断上升的盈利要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继续下降0.01个百分点。银行要想提升盈利,信贷以量换价、处理不良资产、增加财富管理收入很关键。

那百融云的AI业务是怎么做的?主营业务可以说是针对客户需求的两大解决步骤:以决策式AI技术为基底的MaaS业务(AI模型库)分类用户画像及建模、再以生成式AI的BaaS业务帮客户实现KPI。

比如信贷场景,银行既然降低了贷款门槛,就势必会增加用户资质的审核难度和需求量,越是长尾客群的画像就越琐碎,所以金融机构急需一个丰富的AI“模型库”,随时按需调用。在确定潜在信贷用户之后,就进入到了BaaS业务,通过ASR、NLP等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升KPI从而分润。

金融机构需要运营负债端从而增收,而增速较高的BaaS财富管理业务,就作用于金融机构“帮客户找资产”的需求。金融机构可以直接用百融云BaaS中的AI数据分析环节去分类建模和决策,并在营销环节运用VoiceGPT和ASR等AI技术;而银行因为跨省展业受限、投研组预算降低的问题,需要AI技术帮用户配置债基、商品、权益等资产,这也是百融云BaaS财富业务收入接近翻倍的原因。

另外就是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很多金融机构尚处需要从0到1搭建体系的阶段,百融云可以用AI技术赋能从制度、流程、选择资产、价值评估、挂牌、到最终成交的全流程。

百融云2024年报显示,BaaS金融云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19%。

二.客户渴望个性化,百融云搭建AI产品平台。

B端对于AI的需求,是一个能一站式智能化解决问题的Agent,而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各个机构的业务流程都不尽相同,所以对应不同的Agent定制化。据此,百融云的AI Agent平台Cybotstar,就做成了一个可供客户定制化开发的Agent平台。

500

这个AI Agent平台的核心点就在于图中的“角色定制”和“定制任务流”,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调用包括BR-LLM(百融云自研大模型)、DeepSeek等多个AI大模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时信息需求,启用RAG、知识库、插件功能,百融云的AI Agent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强大的工程化能力,把客户定制出来的Agent嵌入到各种APP端口。,低代码平台也能让更多行业客户直接上手应用。

同样的思路,也延续到了另一个即将大规模铺开的新产品——AI数字人,24年年报显示,结合3D数字人的智能语音交互硬件AvatarGPT,已在青少年情感交互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

至于VoiceGPT,要解决的痛点就是多模态AI大模型在反馈过程中的时延问题,百融云VoiceGPT的逻辑是直接用语音回复语音,省去自然语言转化的过程,从而提升客户的ROI。

根据这些客户需求,我们便看到了年报中百融云AI产品的性能大幅度提升:VoiceGPT通话能力突破阙值、应用于方言英文等20余种语言场景、语义理解准确度提升至99%、迭代出情感识别和情感语音输出功能。

所以当通读百融云的年报之后,会发现这家收入29.29亿元,同比增长9%、整体服务超7000家商业机构,核心客户留存率97%,连续多年超95%、龙头规模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的AI应用公司,似乎想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张市占率,坐上AI应用赛道的市占率头把交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