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由“亥伯龙神”推荐,来自《说解放后国家“拿了全国农民的钱,去给企业工人谋福利”,是不准确的》评论区,标题为亥伯龙神添加】

来自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的原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为国家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1980年到农业税完全取消的2006年,虽然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比重不断缩小,但是农民仍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1978年为28.1%,2008年为11.3%,而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2008年的42.9%,表明我国已从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进入到需要工业反哺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新阶段。

要不你去把上面的文章给改了?

要记着那是当年的4500亿,折合到现在,保守估计约为30万亿

以下内容同样来自上述网站:

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十年来,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的52年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农业税也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

让我们记住中国农民的贡献:新中国成立最初几年,农业收入一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0%。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达3945.66亿元。

    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从1953年开始到1983年取消统购统销政策,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

我要提醒贴文作者的是,以上提到的内容中,公粮、农业税、剪刀差都是独立的“农民负担”,所以,其金额也要累计计算。

我仍要提醒贴文作者的是,文章列出的数据中,对1983年以后的数据并没有进行完全统计,因为那时农民的负担已经达到骇人的地步,骇人到无法统计,有部分农户家庭全年的农业产出中有差不多七成,会通过公粮、税、费、摊派等方式被拿走。

而还有一部分家庭中,甚至发生了全年的农耕收成上缴后,仍有欠费的滑稽现象,这些家庭通常需要外出打工,用打工收入去支付欠下的提留款,或者找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支付。

综合以上数据,一些模型认为,我们通过各种极具创新精神的政策、手段,建国后,我们累计从农民、农村获取的工业化建设资金,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数据,保守估计已超千万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