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学日本80年代的做法?原因有几个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东大出口产品,不但和其他国供应商产开竞争,而且东大企业之间也残酷竞争。因此有小伙伴认为,这是自相残杀,东大也应该学一下日本80年代的做法,企业联手太高价格,增加利润。这样东大工人的工资就可以高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为什么?因为秉持这样思维的日本已经被我们打的找不到北了。

东大为什么不学日本80年代的做法?原因有几个:

第一,竞争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唯一要素。一旦失去了竞争这个要素,企业就会飞快的衰败腐朽。这也是美国以前动不动就拆解垄断性企业的原因,比如美孚什么的就被拆解了。

所以东大一直设法保持非垄断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个竞争不仅要在东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之间存在,也要在东大企业之间存在。因为一国之内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让他们在国际上协调提高价格,他们也会在国内协调稳定价格的。那么就快速形成事实上的垄断。那么就会快速失去竞争力的。

第二,工人工资的提高,不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而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政府的调控。如果企业能够找到更便宜的劳动力,他不可能自觉提高工人工资的。那个老板和钱有仇,只想给工人的啊?

第三,日本80年代那种日本企业之间协调稳定价格的做法,不利于国际竞争。因为谁都不愿意被拿捏的。如果你日本企业之间协调控制价格,那么别国为了获得安全稳定的供货商,必然会直接引入非日本企业的产品,让其和日本企业竞争。而东大这种让企业之间互相竞争,别国买了海尔,也会买海信,让海尔和海信之间竞争,这样不管国际客户选择海尔还是海信,站在国家角度来说,都是东大的业务。如果海尔和海信协调,控制价格为,别国必然在海尔和海信之间选择一家,然后必然再去买三星,让三星和海尔/海信竞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