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便找一个高中生聊聊,你都会发现这孩子比50、60后大爷大妈强得多
【本文由“月黑雁飞高”推荐,来自《我们家开个小店,我晚上守店时,经常和一些50后、60后的大叔吵的面红耳赤》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理解他们一点吧,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又吃了很多苦,例如上山下乡之类。
我是1962年的,是在大学大院子里长大的,上的是大学的附属中小学。这种成长条件算是很好的了,我也在1979年考上了大学(防杠精:我上的大学不是父母工作的大学)。
在那个年代,即便大学教师家庭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也不多。我的附中同学,很多人当工人、营业员、业务员等等。我每次回老家跟他们聚会吃饭,都有本文作者的那种感觉——尽管他们的家庭都不错,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认知有很大的问题。
他们的认知出了什么问题?
第一是没有受过大学理工科那种思维训练,缺乏分析问题、逻辑思考能力。他们的“思辨”就是举个例子,也就是身边统计学。
第二是人生不太顺,造成思维偏激,“愤世嫉俗”。
第三是缺乏比较系统的常识。往往相信“酒是粮食精,越喝越有劲”之类的瞎话。
第四是阅读的东西有毒——反华(崇洋)、反科学、反人类、封建迷信……
总之,不会分析思考和“毒信息茧笼”,是他们形成认知偏差的最大原因。
好消息是,现在随便找一个高中生聊聊,你都会发现这孩子的脑子和认知,比50、60后大爷大妈强得多!时代在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