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为什么有种没劲感?
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曾经贴吧里就有不少吧友说过:看中国史没劲,提不起兴致,我暗忖还真是。... 看来这个感受是很多人都有的。
我自己的感官是:看中国史总是在规矩死板的君君臣臣,礼仪道德 ,男尊女卑 ,封建阶级等 ,总之就是刻板教条又乏味。
而欧洲史拿起来就放不下,给人的感官是:积极向上,多元素多融合碰撞,历史的积极面多,社会各个阶层交流的乐观面,悲惨历史之中却不乏欢快。 元素多是指西方自古多文化碰撞,炼金术、占卜与魔法、神秘学、符号学、自然崇拜和巫术,宗教信仰、希腊古典哲学,近东 中东等各种文化掺杂其中,目不暇接 ,非常有看点和娱乐性。
所以后来我问过不少人,然后总结提炼了一下。
结论:正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像我这样觉得中国史无趣,而西方史很有趣 ,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传统历史经常被概括为“治乱循环”的周期性叙事,这种循环往复感容易让人产生“重复而无突破”的无奈与疲劳感。
而西方史更被大家认为是具有“断裂与突破”的线性性叙事,强调不同文明的碰撞,多元素多视角,最后宗教改革 、科技革命等 质变节点突破,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进步”的张力,它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让人向往的 。
你们是否看历史也有这种感受?这个感受是否又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 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