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分享!我从2025年巴菲特的信中读到了啥
整理 何艳
编辑 雨霏
百战归来再读书!北京时间2025年2月22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发布巴菲特2025年致股东的信。据信中提及内容,或是巴菲特最后一次写伯克希尔致股东的信,接下来将交给接班人阿吉特来撰写。
2025 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经发布,便在投资圈引发热烈讨论。以下是“长红价投群”的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这些思考从巴菲特对“错误”的思考,伯克希尔60 年如一日地对好生意的坚持、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财富传承以及人生哲学等等。
这是经群主授权,由大道财经整理的分享精华,以飨各位读者!
六十年奇迹 前无古人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看起来像是最后一封信了
长红价投群群主:
是的,坚持了 60 年,从伯克从收购伯克希尔的一个错误开始,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奇迹。
陈天真-教育-深圳(Jacky):
每一年,如期而至的股东信和股东大会,一个甲子,到8月份巴菲特95周岁了。简单的幸福!
长红价投群群主:
是啊,巴菲特可以有更多时间打他喜爱的桥牌了。(在2025年1月回复《Fortune》杂志时,巴菲特表示94岁的自己已不再接受采访,就像桥牌之外的其他活动一样逐渐淡出,仍享受生活,还能做好几件事,但其他事务已大幅精简。)
陈天真-教育-深圳(Jacky):
希望老巴能活得久一点,至少超过100周岁。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老巴的信 常读常新
谢乔治-投资,社群-广州(谢乔治):
复盘和反思精神,还坚持60年,且知行合一,这就是顶级成功者的特质,大凡做到了,也该跻身成功者行列了。
长红价投群主:
巴菲特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其实都不用60年,20年就可以见到一定分晓。前几天群友在群里发的,20年前1000块钱存银行,到现在变成多少钱;如果买优质股票,比如茅台又变成多少钱。我觉得巴菲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坚持20年就已经效果显著了,要是再坚持60年,那基本上就更上一层楼,未来肯定更好。
当然,巴菲特感谢了山姆大叔,所以我们也期待我们的国家能够国泰民安,这是一个前提。就像巴菲特说的,没有伯克希尔,美国还会这么繁荣,但是没有美国,不会有今天的伯克希尔 。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本质是货币 能有德国二战前那种烂发货币。巴菲特妹妹原来是股票经纪相关的四十岁就卖了自己投资 全仓巴菲特公司。
后面五十年就幸福了。
长红价投群群主:
我们看到的是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60年,但这60年都是不都是等待、煎熬和修行。看她妹妹的例子,过了最开始的那十几年之后,后面都挺幸福的了。
巴老的谦虚、幽默和爱憎分明
长红价投群群主:
截图自巴菲特致股东信2025
巴老这段话,提到他妹妹Bertie,很有意思。她妹妹说,一个女人因为有了拐棍就不再具有魅力了。但他相信,股东会上还是会被男士包围。
我也相信,一个有钱的富老太太,即使拄着拐棍在异性眼里也依然有魅力,在同性眼里也很有魅力。
Leo:
老外还是非常赞颂女性魅力,无论年龄大小。中国人老是有点不好意思。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巴菲特的妹妹赚了很多钱,但是姐姐就没有那么多钱,他姐姐写过一本书,介绍他们家族的情况。
一凡-核电-深圳(IF):
他的姐姐记得是破产了,老巴都没替她还,就是定期给点生活费,说是让那些卖她垃圾理财产品的公司都见鬼去,老巴也确实是有原则,爱恨分明。
谢乔治-投资,社群-广州(谢乔治):
只有持续复盘和反思,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实现升级迭代。
投资的世界从来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躺赢式绝招,只有不断地学习、修正与迭代。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阿段说巴菲特的幽默我们学不会,谦虚是可以学会的。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和文化有一定关系 阿段毕竟是移民(引用“阿段说巴菲特的幽默我们学不会,谦虚是可以学会的”)
长红价投群群主:
是,巴菲特每年写这个股东的信,他都会先说犯了哪些错误,即使没有具体的错误,他也会很谦虚地说,我们在这么多年的这个经营跟投资过程中,我们也会犯错。
在《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看来,巴菲特这种在致股东信中先提及错误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沟通高手的特质,使他不仅是超级成功的投资家,还是特别懂得跟别人沟通的交际家。
(截图摘自《影响力》一书)
巴老60年成功的原因
王鋒:
个人理解。投资,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段永平到李录等等其他投资者,历经近百年传承,基本的理念从未改变,如同芒格讲得:较低的价购入较高的价值(未来现金流折现值)!
谢乔治-投资,社群-广州(谢乔治):
从战略上看,回顾其核心成功要素在于:
1、较早建立和坚持了投资的资产观,而不是交易观;
2、美国的长期国运;
3、优质持续的现金流模式(保险资金)。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1、起步的早,2、聪明,3、学习机器,4、强烈的兴趣
谢乔治-投资,社群-广州(谢乔治):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投资生涯的60年,开始的早,未必觉醒的早。
王鋒:
请教了deepseek,回答如下
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60年间实现5.5万倍的增长,主要原因包括:
1. 价值投资
巴菲特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专注于购买被低估的优质公司,长期持有,等待其价值回归。
2. 长期持有
他偏好长期投资,避免频繁交易,减少了交易成本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3. 优质企业
他投资于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稳健财务状况和优秀管理团队的公司,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
4. 复利效应
巴菲特充分利用复利,通过再投资收益,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
5. 保险浮存金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浮存金),用于投资,提升了回报率。
6. 并购与整合
通过收购优质企业并整合资源,伯克希尔实现了业务多元化和盈利增长。
7. 风险管理
巴菲特注重风险控制,避免高杠杆和过度投机,确保公司稳健发展。
8. 优秀管理团队
他组建了高效的管理团队,并给予充分信任和授权,确保公司高效运营。
9. 市场时机把握
巴菲特善于在市场低迷时买入优质资产,获得超额回报。
10. 持续学习与适应
他不断学习并调整投资策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增长。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巴菲特如果不持续学习可能赚不了这么多,1968年他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巴菲特当时提出一个“荒岛理论”(荒岛理论:核心是假设投资者被迫在荒岛上生活10年,期间无法买卖股票,只能选择持有一些公司的股票,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当时想买华尔街日报,二三十年过去了报纸、电视台衰落了。
长红价投群群主:
我个人思考,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之一,还有纠错能力。毕竟无论是个人、公司、组织,甚至是实体、政体,都会犯错,而纠错的效率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做正确事情能走多远。
早期,巴菲特投资了一些被低估的公司,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芒格给出的买入好公司的建议,巴菲特认真听取并付诸实践了。
在与巴菲特的合作中,芒格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合伙人。他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让巴菲特接受的建议,同时还不会引起他人反感。而且,芒格总是把伯克希尔最光鲜亮丽的位置留给巴菲特。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2007年西科股东会上,芒格说了巴菲特成功的原因:
1头脑:巴菲特非常聪明,虽然没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的水平,但他的智慧超越了他的聪明程度。
2兴趣:巴菲特对投资有浓厚的兴趣,正如威廉·奥斯勒爵士所说:“无论是做哪一行,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都是爱上这行。”
3起步早:巴菲特从10岁起就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
4学习:巴菲特是一台高效的学习机器,活到老学到老。即使不是特别聪明,但通过不断学习,也能取得巨大成功。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是的 老巴的智商 也不是大部分人可以比的 三个名牌大学硕士。而且毕业很早。
投资难在当下 回看都容易
老吴:
近 60年,美国经历了越战,9/11,次贷危机,雷曼兄弟破产,股市暴跌,失业率飙升,疫情,飓风大地震等,哪一件拿出来也都是大事。那多宏观大环境冲击,也没影响伯克希尔(5.5 万倍)及 N 多优质公司翻 N 倍,看来股市涨不涨与宏观关系不够大,宏观本预测不易,预测对也用处不大,一直在场是重要策略,除非股市已明显高估。
长红价投群群主:
美国这 60 年经历的这些事,哪一件事情放在当时看都是天塌下来的事情,现在说起来都是云淡风轻。在当时坚持下来能做逆向投资,那绝对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吴:
投资的实证上看,难在当下,一点也不夸张,大到行业小到公司层面,概莫能外。
陈友玲-券商-江苏(水蓝色):
是的,难在当下。
长红价投群群主
回看都容易,当下最难。林园总也说过,“股市到底是靠持有赚钱,还是靠炒作赚钱。我们认为是靠持有赚钱。今天晚上我持有的资产要睡的觉。睡不着觉怎么持有。”
我还是喜欢睡的着觉的股票。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是啊 做决策是最难的,需要一套系统。不然往往会对错各半,长期没有什么好结果,真正具备股权思维的 反正我身边是不多,屈指可数。
长红价投群群主:
另外,如果投资要是睡得着觉的话,就是你买优质股权的这个资金,那肯定是很超长时间内不用的,就是为了保值增值的,如果这个月就把下个月的零花钱赚出来这种,投资什么都不行,变成赌博了。
不过,巴菲特也会没事找事的做短线挣点小钱,但芒格说,不是谁都有这个本事。
截图自《芒格之道》
郭瑜
Mistakes fade away; winners can forever blossom。错误终将逝去,而赢家可以永远绽放
巴菲特一直告诉人们,投资第一重要的是不亏钱,第二是记住第一条。但这只是保证投资不失败。让巴菲特长期投资业绩如此卓越的关键是,谨慎选择最好的投资机会,并且长期重仓于它们。在2700亿美元的权益投资中,前十大仓位占比近80%。
此外,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投资:成本138亿,去年股息8.12亿、日元债券支付利息1.35亿。——1个点融资买6个点股息的资产,完美套利。国内保险公司真应该多学习这一操作。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Mistakes fade away; winners can forever blossom。
这句话我是这么看的。二级市场不去管,小资金进出方便但如果是老巴这种收购的,其实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最早买的时候花了本金10%,发现买错了,不追加投资,等资产扩大10倍的时候,就只有1%了。
理论上,肯定不到这个比例。因为买错了,本来也会贬值的。所以,巴老的最早那些错误,对巴老的5.5万倍早没多大影响了
这是元宝和豆包的给的解释。
郭瑜:
Businesses, as well as individuals with desired talents, however, will usually find a way to cope with monetary instability as long as their goods or services are desired by the country’s citizenry.
就像拥有合适才能的个人一样,生意本身会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克服货币通胀,当然前提是它们的产品或服务受人欢迎。——投资于生意,其实是投资于这个生意的生意模式和经营生意的人,合适的生意就如同拥有合适才能的人,这个比喻太好了。
投资传承
授后代以鱼不如以渔
郑洁-投资-北京(嘎嘎兹):
有一次跟朋友聚会,对方说自己买了挺大额的保险,是担心自己如果得癌了、人走了,能给孩子留下一笔钱。
我那会儿心想如果我不在了,我还是希望能给孩子留下一些可以自动生钱的资产。
Steven~投资(聆听的艺术ing):
如果这样想,买点意外险和医疗险就行,杠杆比例高。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不一样,意外险保额有限,杠杆再高一般保额也就100万到顶,你要是多买几份的话,保险公司就警觉了。医疗险是实报实销,理赔额不会超过自己的医疗实际花费。
真要给孩子留钱,就得是寿险,杠杆高,额度大,没有税,无须公证,指向明确。
如果是留给孩子还能继续自动钱生钱的,香港的分红险能满足,无限代传承,传下去继续升值,自带信托功能。
长红价投群群主:
买保险是救急,尤其是重疾险,对于一个家庭的这个资产配置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寿险是说受益人可以在,被投保人不在的时候可以领一笔费用,但是这笔费用怎么能够保持增值?还是一个问题。优质股权更有价值,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再往远了说的话,就是传承这种长期持有优质股权的观念,至少是他理解资产配置的观念之一,这个对后代很重要。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保险买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了,股权多多益膳
长红价投群群主:
财富到一定程度,家族基金也是很好的模式。那都是财富顶尖级的家庭做的。普通家庭,优质股权确实多多益善。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股权往下传的时候需要什么流程
长红价投群群主:
这是豆包的回复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那的确还是要走公证。
选择的险种有差别 ,对中产来说,重疾险比较重要。但对高净值家庭来说。重疾险的意义就不大了 老钱们用的还是寿险+保险信托 做传承用 传下去还要继续保持增值的 就是通过分红险 分红险的底层就是小部分债加大部分权益类资产 其实相当于让保险公司帮忙做价值投资了 优质的股权的收益可能会更高
普通家庭还是更多想想这辈人多改善生活,毕竟婚姻、子女、国籍都关系都比较简单,巨富家庭考虑的就多了,子女多,争论起来,就扯不清了。
农沛霖,行政,南宁(顺风不浪逆风不怂的农沛霖啊):
股权有效传承的前提是子女要能够理解长期持有优质股权的意义才行,要不然可能会转手就卖了换成现金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有的换成厂房了,留股权怕拿不住
农沛霖,行政,南宁(顺风不浪逆风不怂的农沛霖啊):
是的,厂房能看到流水感觉会比较安心,让看不懂优质股权的人感到相对安心。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到二代,不到10%能到三代,进入第四代大概只有4%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四代生儿子的比例是多少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1/16的概率,金山银山传四五代人,也得挖空了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儿孙自有儿孙福,做好自己的事。
王飞-投资-郑州(石头):
耕读传家。
长红价投群群主:
富贵难传三代,书香可继百世。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我昨天还看了个报告 很多二代无心继承家业,压根不想接班。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我身边的朋友 大概一半一半,很多开始不想,外面打工几年,又回去接班了。
长红价投群群主:
些家族企业来看的话,他当时初创的时候很多是因为生计而非兴趣,当然那时候能挣钱就是乐趣,无论做什么。而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因为熟悉了这个行业,可能第一代创始人他很多的就成了专家。当然巴菲特他真的是很喜欢投资,也是有天赋的。但是对于很多就是富二代的孩子来说的话,他在一个物质充裕的这个环境中长大,他可能会有自己的追求,而且家里边给他的这个财富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他追求自己想做的东西,所以他们不想接班,所以他们不想接班。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适当的时候转成信托,永续的现金流,不求花不完,但求后代衣食无忧。
长红价投群群主:
下一代有下一代的兴趣,这个时代变化也太快了。也许再过10年、20年,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出来的职业。用段永平说的话,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吧。
渠清如许-保险-香港|北京(渠清如许):
是的,学习的方法比留给他们产业还值钱,守业更难
孙文 投资 上海(Tim):
学会学习的方法,这个就是人生前面18年需要做的事情,不要天天刷题。
关于泡沫的理解
笨笨菜(蔡)-中学小教师-珠海(笨笨菜(蔡)):
巴菲特先生2025年致股东信中,明确表达了美国过度印钱接近到头的观点。这判断是对还是错呢。
下面是相关中文译文及英文原文:
如果财政愚蠢行为盛行,纸币可能会看到其价值蒸发。在一些国家,这种鲁莽的做法已经成为习惯,而在我们国家短暂的历史中,美国已经接近边缘。固定息票债券不能抵御失控的货币。
Paper money can see its value evaporate if fiscal folly prevails. In some countries, this reckless practice has become habitual, and, in our country’s short history, the U.S. has come close to the edge. Fixed-coupon bonds provide no protection against runaway currency.
安静-投资-深圳(安静)
伯克希尔越来越多的现金储备已佐证这点,有种感觉,巴老仍在坚持,为了应对未来将至的金融危机。
陈天真-教育-深圳(Jacky):
还有一点可以佐证:
Oaktree capital
So, to discern a bubble, you can look at valuation parameters, but I’ve long believed a psychological diagnosis is more effective. Whenever I hear “there’s no price too high” or one of its variants – a more disciplined investor might say, “of course there’s a price that’s too high, but we’re not there yet” – I consider it a sure sign that a bubble is brewing.
截图自橡树官方网站
笨笨菜(蔡)-中学小教师-珠海(笨笨菜(蔡)):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