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生后不管”的提议,有什么意义?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结婚年龄降到18岁意味着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觉得提这个提议,纯属机械思维,而根本不考虑客观情况。
生育率和婚姻属于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大多数与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古代生育率高和早婚,除了古代人“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这个观念还是基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稳定,人们生活节奏慢所衍生的),还有就是古代的医疗和生活水平很低,新生儿早夭,活不到成年的几率很大,这个情况包括历朝皇室都是如此,所以鼓励生育、鼓励早婚,因为晚点很可能一场小病人就完了。包括重男轻女,也是因为田地劳作中,青壮年男性是主要劳动力所决定的。
现代社会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吗?新生儿早夭率非常低了,社会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让人的平均寿命相对于古代提升了一倍多,社会动荡的影响力也会降低很多,各种天灾的救灾能力大幅度提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问题自然就会从早婚、多生转为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
应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转向为幼儿托管、早教、生育保障、养老保障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降低结婚年龄,鼓励人使劲生。现代社会的压力和节奏那么大,在青春年华的时代都是拼尽全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财富,现在鼓励让人生娃,生完了又没人管全靠父母,这种“生后不管”的提议,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