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基民盟胜出,默茨会如何处理中德关系?

德国大选出结果了,基民盟/基社盟的联盟政党以28.5%的得票率获胜,如无意外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默茨将取代朔尔茨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位列第二至第五的政党分别是,选择党(AfD 20.8%),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SPD 16.4%),绿党(GRÜNE 11.6%),以及左翼党(Die Linke 8.7%)。

首先讲一下我们中国网友最关心的问题,未来中德关系可能如何发展。从默茨过往的发言来看,他对华的政治立场可能比朔尔茨更加强硬。朔尔茨几乎没有在政治问题上攻击我国,这事儿主要是那帮绿党的抽象货在干。

不过政治立场归政治立场,德国现在根本没有威胁我国核心利益方向的硬实力,所以政治强硬往往也就是靠骂人和炒作议题来吸引注意力,目的无非是甩锅。

而在经济上中德关系很可能会保持现状,我们和基民盟/基社盟的交流合作是有连续性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与德国的产业竞争关系会加剧。默克尔时期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更倾向于产业互补,说白了就是我们从德国购买的工业品更多,而我们的制造业并没有对德国工业产生足够强的竞争。当你不对他产生足够竞争时,且他能够通过汇差对你进行剥削时,当然关系好了。

如今,整个欧洲的新能源产业都不如中国,信息科技产业和中美也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只能靠反垄断偶尔限制下美国科技企业,并且薅点羊毛过日子。

而且德国之前还能过日子的基础是,用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生产工业品。俄乌一开打,天然气一断,最后的遮羞布也给扯下来了。新的地缘政治模式对于德国来说相当危险,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消失了,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消失了而且还转化为了竞争,美国的廉价安全也要消失了。不要说德国了,整个欧盟还剩什么呢?

考虑到基民盟/基社盟党内有许多保守主义上脑的德国优先主义者,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德国会为了给自己的经济续命,而牺牲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具体而言就是像对付美国垄断企业那样,进一步对着中国企业吃拿卡要,关税、非关税壁垒、突击调查可能会变多。

因此我认为默茨上台后,中德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大概率保持现状,但有小概率会出现恶化。有没有可能会出现于我有利的情况呢?那就得看特朗普给欧盟的压力够不够狠了,如果接下来特朗普不仅要从安全上,同时要从经济问题上惩罚欧盟,那么确实给中欧走进创造了条件。

但德国能不能利用好这个条件呢?首先默茨自己要意识到在经济上和中国加深合作的必要性,其次他要说服国内的反华分子,这及其困难因为德国民间和舆论界此前数年如一日的对中国进行妖魔化,说得最好听的也就是把我们当竞争对手。德国的企业家也许愿意当中国的朋友,但政客不会。最后,德国需要放弃对国内垄断企业的保护主义,促进技术进步。

显然这三个步骤对于默茨来说似乎过于艰巨了,特别是考虑到基民盟/基社盟的支持率不足以独立执政,必须要组成执政联盟。倘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此前“红绿灯”执政联盟,那么默茨与朔尔茨就不会有任何区别,恐怕连未来的政治生涯都会完全相同。毕竟,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不是保守主义者炒作几个反移民议题,经济就会好起来。

总的来说,中德关系未来大概率不会很差。两国间庞大的经济合作的存量,是形成这一现实的基础,但考虑到旧有地缘模式正在快速瓦解,德国受到的冲击尤其之大,那么不管是外交还是企业层面我们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欧盟能够痛定思痛,愿意放弃意识形态壁垒进一步与我们合作那自然是最好。如若不然,我们也要想办法尽量减少损失。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