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天就能生产一架歼-20”,美国军工巨头明显坐不住了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科大烽火

在中美空中战力的对抗中,美国似乎正落入下风。美国洛·马公司总裁吉姆·泰克莱特在接受《空天力量》杂志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将歼-20的年产量提高到了100架以上,平均3天就能生产一架,吉姆·泰克莱特提出了异常焦虑的警告。

尽管吉姆·泰克莱特声称F-35的年产量是156架(2024年),暂时领先于中国的歼-20.。但是洛·马公司CFO杰伊·马夫卡曾透露F-35仍不会在2025年获得TR-3航电架构技术更新包,这会使其订单及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500

此前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曾对歼-20产量进行过专题报道。该杂志认为,在2023年7月~2024年5月期间,中国空军先后列装了70多架歼-20,推测年产量90~100架,与吉姆·泰克莱特给出的数据相差不大。

早在2020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成飞已经拥有4条歼-20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月能够生产1架歼-20隐身战斗机。但是在2022年11月,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一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称,中国正在使用世界级脉动生产线,以求可以加快交付歼-20。

500

《南华早报》还表示,得益于新型脉动生产线与国产发动机的运用,让歼-20战斗机的服役数量不仅与美制F-22(187架)持平,甚至于超过了F-22。尽管上述报道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从中可以看出,在突破技术瓶颈与创新生产模式之后,歼-20战机已经迈入“全速生产阶段”。

目前,中国周边的隐身战斗机已经有泛滥趋势,幸亏我们有歼-20,可以抑制F-35在印太地区不断增长的数量。在2022年,国内专业机构曾对此做出评估,预计到2030年左右印太地区F-35的部署数量将会达到400架。无独有偶,2024年2月洛·马公司在一则宣传稿中表示说,到2035年将会有超过300架的F-35以“印太地区为家”,这些F-35主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500

由此可见,到本世纪第三个十年后,印太地区的F-35部署数量最少将会保持在300~400架左右,此外还不排除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歼-20势必会提高其年产量,重点交付给东部及南部战区的空军部队,当然北部与中部战区空军也不会落下,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北部战区空军仅有1个航空旅装备了歼-20,中部战区空军则有2个航空旅装备了歼-20。与之对比,东部与南部战区空军分别拥有3个歼-20航空旅。

与势头正盛的歼-20有所不同,鉴于极为关键的TR-3航电架构技术更新包,在开发方面遭遇重重困难。所以一度导致美国防部对洛·马公司生产出的F-35采取了罕见的拒收举措,时间长达一年之久(2023年7月~2024年7月),造成数十架F-35被堆积在洛·马工厂之外。尽管美国防部后来又开始恢复接收F-35,可是又扣留了一些款项,权当是对洛·马公司的敲打。

500

公开资料显示,TR-3航电架构技术更新包将会让F-35的驾驶舱显示器、内存容量、核心处理计算能力(可提升25倍)得到大幅加强,系F-35升级至Block 4版本的基础。至于F-35 BlocK 4,据悉是美国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从而在2019年发起的一项升级计划。

按照当时报道来看,这项升级计划包括有53项内容:13项电子战升级、11项雷达和光电系统升级、8项后期保障改进、7项交互操作和网络改进、7项座舱和导航升级、7项武器系统升级等。由此会让F-35相比现役的F-35 Block 3在航程、信息处理能力、空空导弹携带数量、机队协同作战能力等方面高出数倍。

500

然而问题在于,原定2023年4月就应该准备就绪的TR-3,一直被拖延到了今天。更要命的是,洛·马公司CFO杰伊·马拉夫还在近期,表示TR-3在“任务系统集成”,“整体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尚有工作要做,且上述状况预计会持续到2026年。换句话讲,美国防部还得要再等2年才能获得一批符合所有要求的F-35 Block 4。

500

很显然,年产量100架歼-20隐形战斗机会带来巨大的威慑力,美国五角大楼指望在第五代战斗机与中国拼产能的企图,要破产了。中美隐形战斗机的生产能力和服役规模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的六代机已经首飞了......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