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其实是一句错误的心理安慰

【本文来自《我坚信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只会淘汰懒惰且怯懦的人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认为,“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这个说法是错的。

  这里,我需要先说一下我们所谈的AI的概念。

  我认为,我们这里谈的AI有两种,一种我称作是“分离形态的AI”,它们尚未和人类自我改造融为一体。而除此之外的AI,即已经彻底融入人类生命体的自我改造中去了(那时的AI是长在“人”身上的),我称之为“融合形态的AI”。当“融合形态的AI”出现后,独立于当时“人体”的AI当然也可能存在,但它们与当时的“人”相比已经没有智能上的优势了。

  显然,“融合形态的AI”是不涉及“取代”与否的问题的,我们只讨论关注在那之前的“分离形态的AI”。问题转变成“分离形态的AI”是否会取代“融合形态AI”出现前的人,或者简单点说,就是现在这样形态的人。以下为叙述方便,大多直接使用“AI”来代表“分离形态的AI”。

  作者这篇文章论证的东西,我可以给个简要概述:与实践相关的工作AI不能取代人类,能取代的都是纯认识领域内的事,而且至今这个领域也还远不能完全取代人。顺便说一句,把这文章灌给Deepseek,让概括总结作者论证出了什么,我敢肯定AI做得没我好——这种事我试验过,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作者这里论证出的结论,并不意味着优秀的人不能被淘汰。不管是做什么,认识能力越强越优秀,这是没疑问的(实践能力越强也越优秀,但这与这里问题无关,不去考虑)。但AI可以努力的方向,却正是认识能力。现在的AI已经可以替代部分人类的认识工作,将来还有潜力替代更多。比如,未来AI可能有能力独立创建一门新数学,给出尽可能多的定理和证明,甚至还提出足够多的猜想(如果当时人和AI都不能找到证明或证伪的手段)。

  在相同的实践基础上,认识对人而言可以有相当大的差距,这说明人的认识远远没有逼近实践对认识的限定极限。但对AI而言,这种最极端的逼近恐怕最终是会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的。这种逼近并不需要多好,就会超越当时的人类,这意味着,人类认识上的优秀,总有一天会完全被“分离形态AI”所取代。

  人类与实践相关的部分,理论上只要人类坚持,取代就是不可能的。但问题在于,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有前途和出路,就不可以把AI关在纯认识的笼子里。人如果只能控制更低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实践,而对更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认识失去掌控能力,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最终的前途和出路。

  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就是将人类的基因生物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不要受自然演化得到的现有生命形态约束,而去改造甚至创造人类未来的新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本身的认识能力远超现在的人类和AI,未来AI能认识的“他们”至少也能认识。这样做了之后,“分离形态的AI”就会被“融合形态的AI”所取代。那时的人类将更完美成为认识和实践的共同主体,即便这种双重主体曾暂时在相当程度上分离过。

  把这个最远的方向和目标看清楚,才能理解好现在的“替代”是怎样一个过渡阶段,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说“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其实也是一句心理安慰——如果认识上被替代越来越多,人是会失去深入思考能力的,也会越来越懒惰,放任下去的话,又懒又笨的人类就不可能完成我说的这种自我改造的长期任务。正确认识到人类必须也必然最终被取代的目标,才可能用科学和合理的手段与步骤去完成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