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只会淘汰懒惰且怯懦的人类

【本文来自《我不断尝试用DeepSeek帮着工作,它确实能成为一个工具,但绝对替代不了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问DeepSeek会不会抢我饭碗#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其实早在ChatGPT出现时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把这个问题甩给了DeepSeek自己,他的回答说实话很有套路,我看了一下其他行业的朋友问DeepSeek的类似问题得到的答案都大差不差,似乎DeepSeek是有意给焦虑的发问者进行心理按摩

当然,DeepSeek没法背着照相机摄影机或者Pocket3跑到现场去拍摄一张张或一段段纪实的影像资料,有些伟大的照片往往就出现在一瞬间。成熟的摄影记者需要找到独特的拍摄角度和距离,准确研判现场形势,才能把握住那可能只有一两秒的绝佳拍摄时机。除此之外,在摄影专业技术的支撑下,摄影记者还得有独特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人文情怀,这样他们的摄影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纪录时代…所以,首先我认为摄影记者是肯定不会被取代的(尤其是在战区,灾区和各种冲突现场冒着生命危险纪录历史影像的摄影记者们)。

对于文字编辑而言可能会稍微不同,如果仅仅是做简单的文字编译和编辑工作,目前来看DeepSeek是可以胜任的,但是目前DeepSeek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还远远不能成为三审三校中可靠的一环独立存在,但是不排除假以时日,经过更多的学习和反馈,这种情况会出现,到时很有可能只有终审需要人来把关以及第一稿需要人来创作,中间的环节是有被简化的可能性的。

那为什么第一稿仍然需要人来创作呢?就像DeepSeek自己说的,它没法拿起电话或来到现场去联系采访对象,更不要说实现暗访或调查等复杂的工作。这些目前来看DeepSeek没法替我们去现场,即便去了要是遇上采访对象不配合的情况,它或许也很难做到依照“先交朋友后办事”的套路在当地建立起一个情报网络来为自己获取有用的独家信息,更不要说在冲突现场或犯罪窝点遭遇犯罪分子或暴徒盘问时该如何随机应变并自保…这都是老记者不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

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是不想被取代,那就一定要多去现场,而不是仅仅坐在屏幕前和电话前做简单的编辑编译工作。面对全世界都关注的新闻,我们中国的记者要比西方同行们更快的抵达现场,更准确的传回一手信息,那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与自己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否则,如果我们的新闻工作简单的就像一个“翻译机器”或“文字搬运工”一样,那么DeepSeek现在就可以取代我们。

我问完DeepSeek第一个问题后又让它给我做了一个关于俄乌冲突3周年的策划,并设计了一些采访问题,我感觉它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些行业内素人或新人的水平,只是因为联网搜索和深度思考的功能时不时会遇到服务器繁忙的问题,否则它的策划应该能更加贴近最新形势,剩下的就是稍微修改一下就能付诸实践了…其实有危机感是件好事,我坚信,AI不会取代优秀的人类,只会淘汰懒惰且怯懦的人类。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