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拥抱DeepSeek,从买课开始

500

所谓的AI教育,全是面子功夫

撰文孟会缘

编辑/ 陈邓新

排版/ Annalee

“2025年普通人怎么用DeepSeek Ai?”

“一人公司,DeepSeek+自媒体杠杆”

“DeepSeek拓客,美业如何用来变现?”

谁也无法否认,DeepSeek这把火正越烧越旺,甚至已经从B端应用,逐渐蔓延至C端用户。普通人每天似乎只需要抬眼一睁,就能从周边接触和自网络了解中,轻易发现DeepSeek的身影。

当AI开始重塑人们的日常,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自己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带着AI标签工具,来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而另一部分人却觉得,自己应该跟上这趟时代快车,抢先布局以迅速对接更美好的“钱景”。

于是,瞄准后面这部分人群所透露出来的迫切需求,技能培训赛道的诸多角色闻风而至。直播间、互联网社群、线下培训班……这群“卖铲子”的人,不断从各个渠道拉人头,借用“错过这个风口,留给打工人的时间就不多了”“不要等着AI来主动淘汰你”等话术,都想把课卖给那些正倍感焦虑的普通人。

从几分钱的学习资料,到几百元的线上教学,再到几千元的线下实操,似乎已经成为每个新领域、每种新技术在火爆之后的一大掘金范式。

此前,锌刻度曾做过数个有关技能教学培训的调查内容,包含个人IP点金术、60天速成月入过万的写手、轻松获得高薪的烘焙培训、学习20天就能接单的手办课……跟这一次的DeepSeek培训热潮相比,其实大家没什么两样。

买课为了走捷径

“这样最方便啊,而且老师手把手地教,跟着操作就行。”问起王依愿意花299元购买DeepSeek线上教学课的原因,她的回复很直接。

自年后就待业在家的王依,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这两年大家都知道未来是属于AI的,但是除了那些定向培养出来的行业人才,一般人根本想不到有什么渠道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尤其是跟我差不多的人,之前从事的行业已经不行了,再找同类型的岗位来干结果也就那样。眼看着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就要起来了,又怎么会不心动呢。”

在王依眼里,AI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都是隐于自己工作之外的,只有在使用市面上那些搭载了AI大模型的应用服务时,才能从中察觉到一股由全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改变。

500

DeepSeek带来的技术焦虑

“就比如前段时间那么火的AI爆改影视剧,假如做自媒体起号,看起来只需要自己想好一个剧本创意,直接用AI生成画面和声音再组合起来就行,但要保证流量和收益就需要不断输出内容,而这种生成技术的多次服务是要收费的。”王依还在做办公室文员的时候就考虑过要干点副业,可在实操时又因为各种投入和收益的不确定而被劝退。

随着DeepSeek开源打破了技术垄断,AI似乎也不再是大佬们的专属。

最直观的反馈,就是它开始将各种AI应用的服务价格给打下来了。在各行业接入DeepSeek后,当一些AI工具开始宣布免费,几乎是在瞬间就打破了普通人的刻板印象,即那些原本与AI、大模型等高端词汇挂钩的技术和成本等,相当于布局新赛道的隐形门槛。

在思考了一番未来的可能性后,王依更加笃定了,“只需要付出一笔买断课程的钱,就能试着跟老师学着怎么更好地使用AI,实操课还会教本地部署,相当于培养一个完美适配自己需求的智能助手,这样算怎么都不会亏的。”

500

DeepSeek直播卖课

“我主要是想提升一下自己在职场上的含金量,也想试试看以后能不能借助它找到更好的跳槽机会。”常林,一个自DeepSeek火爆全球那天起,就开始四处搜罗“DeepSeek+”教程的“90后”,目前最焦虑的事情是怕自己用不好AI工具。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I是没有意义的,重点是一般人根本就不懂这个症结在哪里。”常林认为,尽管人人都能使用DeepSeek,但想要成为跟上技术浪潮的第一批人,必须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所在。

但作为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只要涉及到AI具体应用项目的选择,以及对目标市场在AI加持下的布局规划时,自己脑海里所有的设想都是空洞的,“说穿了,就是缺乏实际情况的指导和一些具体的参考案例。”

而现在,几乎各个渠道都能轻而易举找到他想要的。从直接买份资料,到在直播间上课,再到找个线下培训班,就看常林舍得为此付出多少钱了,“目前只花几块买了一套资料合集,先自学着,顺便弄清楚我的具体需要,下一步再看看要不要报个班。”

卖课都是“割韭菜”

“到网上四处扒点相关的资料,很多都是免费分享出来的,打包好直接挂上车卖就行。”申留,一个标准的二道信息贩子。

当锌刻度问到,这样做难道就不担心消费者不满而投诉吗?申留的回复意味深长,“卖资料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承诺包教包会,相当于只是做资源的有偿分享。”

他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一般虚拟商品不支持退货,即使有人看不懂想要退、退不了还打差评,实际影响不了下一个有需求的人购买。要是平台因为投诉或举报把商品链接下架了,那也可以四处散发资料信息,把需求用户引流到社交平台上一对一交易。而另一部分人则纯粹觉得这就是一两块的事情,即使自己没用上也没那个必要非要追着要求退货。

锌刻度发现,只要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DeepSeek教程”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卖课的链接和渠道,价格从一分钱到几十块不等。

一个颇为魔幻的剧情是,前段时间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元宇宙文化实验室的余梦珑博士后团队,所撰写的一份专业文档《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原本是免费分享的,如今却成了“申留们”在网络上铺得最广的一份货源。

其中,有一家小店挂出来的商品链接,单价为1.12元一份,至今已卖了2.2万单,该链接还附带有另一个包含上述文档和全套玩法的选项,价值6.88元且标明了有万人购买,那么粗略估算一下,即使是用这条链接的最低价来算,不扣除平台分成的前提下,已经为商家带来了24640元的营业额。

这份无本的买卖,“申留们”做得异常顺手。毕竟在相关购物平台上,这份文档的付费链接早已刷屏,哪怕只卖一毛钱,对其背后的商家来说,那也是空手套白狼的好事情。

500

原本免费的资源被摆上货架

针对看了资料也学不明白,却还想赶在第一时间吃上这碗饭的那一批人,几百至几千元的技能培训班就成了他们更好的选择,只看消费者自己愿意付出的预算是多少。

不过,相关技能培训班因“割韭菜”,在这段时间迎来了媒体的大规模曝光。来自“大皖新闻”的调查报道称,一些线下培训机构存在具体培训内容含糊不清、老师的专业性也无资质证明等情况。

对于线上的培训班,锌刻度更是在网上看到不少消费者发声质疑:“所谓的技巧毫无指向性,换个其他技术、其他赛道依然可以套用”“稍微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专业课程,老师的独门指导,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

知识付费不是万灵丹

此前,锌刻度曾做过数个有关技能教学培训的调查内容,几乎都是同一个套路:夸大宣传未来靠技术赚快钱的可能性→吸引消费者付费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或谋求变现时发现被骗→培训班不包售后消费者求助无门。

现阶段这股铺天盖地的“DeepSeek搞钱”之风,依然是从“DeepSeek15天教程:从入门到精通”“万字长文教会DeepSeek”“DeepSeek爆火,大量网红即将消亡”等营销话术开始,全都围绕着技术焦虑、业绩翻番、财富自由之类的议题展开。

500

短期内课程销售额破万的不少

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让不懂AI但又想学习的用户心甘情愿掏钱买课,他们造成的结果是,这种将技术严重功利化的做法会让用户陷入短视。

当整个技能培训赛道一窝蜂开始拥抱新热点,他们只求短期利益,因而整个课程内容设计也充斥着“如何快速变现”等内容和观念,教学只重皮毛不重内核,所带来的不仅是高价收费与课程内容实际价值不匹配,受此教育的学员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加重对新技术的功利心,全然只想如何能找一份高薪工作,甚至借此实现财富自由,他们对新技术之于未来的想象,自此被彻底禁锢起来。

整个技能培训链条所关联的人,其实从没有真正理解过像DeepSeek这样的新技术,到底拥有怎样的内在逻辑、技术魅力,也没想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创新。

如此一来,这些所谓的AI教育,全都沦为了面子功夫

一切正如轩睿基金总经理盖宏所说,“从ChatGPT的兴起到Sora,再到DeepSeek,之所以能被投机分子利用,实际上是他们在利用信息差、焦虑和流量来收割消费者。在大家热议的时候,消费者应该对新技术有个客观的了解,保持理性。”

遗憾的是,有些人还没开始使用DeepSeek,就轻易相信了那些卖课的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