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对比看美国F119数据造假与“目前WS15的状态也就那样”的观点
有人在观网上,就美F119发动机推重比相关数据是否造假,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他自己的
观点。在他所表达的观点中,有这么一句话:“目前WS15的状态也就那样”,然后又说:“ 至于
这个数据(指涡扇-15推重比)的前提条件以及什么状态,那是没有任何公开资料的”。
我就想问,既然没有查询到有关涡扇-15的公开资料,你又是凭什么得出“目前WS15
的状态也就那样”的结论呢?你这不是用你后面的话来否认你前面的话吗!
的确,不论是美国的F119也好,还是中国的涡扇-15也罢,在公开的信息中还没有查找到可靠
的官方数据,网上所有显示它们的相关技术性描述和数据都是非官方的,其可靠性是不那么高。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无风不起浪,这些非官方的数据中,是不是也隐藏着或者透露了一些值得参考的
技术描述和数据呢?答案当然有可能。那好,我们现在就网上能够搜索到的有关美国的F119和中国
的涡扇-15航空发动机的非官方数据,尝试做一下对比,也许能从中看到一些端倪和真相。
一、 材料和耐高温性能
涡扇-15:采用第三代单晶铌合金空心涡轮叶片,工作温度可达1800℃,并通过双层壁冷设计优
化散热性能,其涡轮前温度稳定在1850K(约1576℃),虽略低于F119的1977K(约1704℃),但
材料耐高温性能更优。
F119:使用单晶超合金叶片,涡轮前温度更高(1977K),但材料耐高温极限可能低于涡扇-15。
其二元矢量喷管采用传统金属材料,高温下隐身性能受限。
二、控制系统与可靠性
涡扇-15:配备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具备独立故障隔离功能,实时监控发
动机状态并优化动力输出,显著提升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F119:虽然也采用了数字化控制系统,但技术迭代较早,系统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不及涡扇-15。
三、隐身设计与矢量喷管
涡扇-15:三元矢量喷管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三个维度(俯仰轴、偏航轴以及滚转轴)进行
全向偏转,再结合其它方面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降低红外和
雷达信号特征,而喷管锯齿设计则进一步优化了隐身性能。
F119:二元矢量喷管仅支持俯仰偏转(20°范围),传统材料隐身性能相对较弱,红外特征的降
低可能达不到预期。
四、推重比与推力
涡扇-15:最大推力18.5吨,推重比10.8,涵道比0.25。得益于轻量化材料和先进设计, 其推重
比超越F119,支持歼-20实现1.8马赫或更高速超音速巡航。
F119:最大推力15.6吨,推重比争议较大(公开数据为9-10,但审计后可能低至7-8),涵道比
0.30。其推力与推重比均落后于涡扇-15。
五、 燃油效率与飞行包线
涡扇-15:加力耗油率1.98,优于F119的2.4,燃油效率更高,延长作战半径。其飞行包线右下部
分(低空高速性能)显著优于F119,支持更灵活的战术机动。
F119:燃油效率较低,且飞行包线范围较窄,限制了F-22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发挥。
六、工作寿命与维护性
涡扇-15:首次大修寿命4000小时,总寿命6000小时,虽然低于F119的8000小时(宣称值),但
已较中国早期的发动机(寿命不足2000小时)有显著提升。
F119:宣称寿命8000小时(实际可能缩水),但需频繁维护。其大修周期(约6年)和成本较高,
实际使用中可能不如数据表现得那么理想。
七、综合性能与实战意义
涡扇-15:通过后发技术优势(如三元矢量、先进材料、智能控制),在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
机动性等方面全面超越F119。歼-20换装后,作战半径可达2000公里,超巡速度1.8马赫或更高,
显著压制F-22的1.5马赫。
F119:作为1998年量产的发动机,其技术框架较为陈旧,但可靠性、维护性等“软实力”仍具
优势。
总而言之,涡扇-15作为中国第四代航发的代表,在材料、推力、推重比、隐身设计、燃油
效率、智能控制等核心指标上已超越F119,体现了26年技术迭代的成果。然而,F119的历史地
位(首款支持超音速巡航的发动机)和综合成熟度仍不可忽视。未来,涡扇-15仍需在寿命、可靠
性等长期指标上持续优化,而中国正在研发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和美国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如XA
100)的竞争也将加剧技术博弈。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