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佣金,京东外卖正式出手!
外卖赛道,成为互联网大厂竞相角逐的新战场。
外卖战场,越来越热闹了!
今日(2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京东方面也表示,目前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
而据红餐网了解,京东涉及餐饮外卖的业务早在2024年就已经上线。如今以全年免佣来吸引商家入驻,无疑正式向外卖市场发起冲击,新一轮外卖平台大战一触即发。
“杀”入外卖赛道,京东加速招募商家
事实上,2024年10月前后,京东 “秒送” 频道就上线了咖啡奶茶与快餐外卖。但彼时,“京东秒送”还只是作为京东APP的二级页面,入驻的品牌也不多,看起来更像是试水。
然而,今天再进入京东APP会发现,京东已经将外卖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以广州地区为例,进入京东APP,页面顶部已经出现了“秒送”一栏,点击进入后,出现超市便利、咖啡奶茶、生鲜菜场、外卖等导航栏。其中,“咖啡奶茶”和“外卖”两项类目,都可以跳转到餐饮商家。
点击“咖啡奶茶”栏目后可以看到,包括瑞幸咖啡、库迪咖啡、霸王茶姬、Tims天好咖啡、茶救星球蔬果茶等连锁品牌已经入驻。
而在“外卖”一栏的下拉页面里,则可以看到,窑鸡王、尊宝披萨、绝味鸭脖、遇见小面、海底捞-下饭火锅菜等品牌,主要囊括了快餐、小吃品类。
根据京东秒送|开放平台官网信息,目前平台已合作的餐饮商家有周黑鸭、汉堡王、快乐柠檬、乡村基、呷哺呷哺等连锁餐饮品牌。
配送方面,京东秒送有“商家自送”和“达达秒送”两种配送方式。根据公开信息,达达秒送年活跃骑手数量近130万。庞大的骑手队伍,或许也是京东涉足外卖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家门店在京东秒送上的产品售价和起送额会低于其它外卖平台。比如同样是瑞幸咖啡(万胜广场店),其店内的招牌产品生椰拿铁,在京东秒送上的价格是18.8元,在美团外卖上的价格则为20.2元,且京东秒送上该店的整体起送金额也更低。
△左为美团外卖截图,右为京东闪送截图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京东为了铺开市场而做的一些让利,用免费的配送服务、更低的起送金额,以及一些产品价格的优惠来换取用户对于京东外卖的消费心智。
不过,从实际的销量来看,目前京东秒送能带给餐饮商家的流量还有限。红餐网注意到,除瑞幸、库迪等品牌门店的月销量能达到上千单外,有部分门店目前还没显示月售数量,评分也是“暂无”。
红餐网尝试联系了京东秒送上的某连锁快餐店,按照其门店负责人的说法,目前从京东秒送上接到的外卖单很少。另外,该门店负责人也表示,入驻京东秒送是总公司的决定,包括具体的入驻流程和材料也都是由公司层面安排的。
在问及京东秒送是否有给商家补贴时,上述负责人则表示,是有一些, 但具体的不太清楚,因为门店端没有登陆过该系统,也没使用过。
另外,一位接触过京东外卖的商家向红餐网讲述称:“跟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相比,京东秒送BD现在并不好做,因为商家参与的积极性还很低,平台目前还只能从大的连锁品牌入手。”
抖音、微信、京东……大厂为何都爱“送外卖”?
提到外卖平台,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美团、饿了么。经历多年的发展,两大平台在用户习惯、餐饮商家资源、配送体系等方面确实也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但这仍然不能阻挡其它巨头布局外卖的热情。在京东之前,抖音和微信都在争相押注外卖业务。
2022年,抖音联手饿了么在南京率先试水外卖。
2023年初,抖音正式推出“团购配送”服务,依赖顺丰同城、闪送和达达等第三方配送平台提供履约服务。
2024年10月,抖音生活服务发布公告,宣布将原有的团购配送业务全面升级为“随心团”业务。通过“随心团”,抖音外卖统一了到家和到店的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到店享用美食或在家享受配送服务。据了解,原来的团购配送业务已于11月1日起逐步向“随心团”业务迁移。
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抖音生活服务的员工曾表示:“多次调整的背后,是希望尝试以更多的方式打通业务流程。”这也表明抖音外卖仍在不断探索和调整中,以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另一巨头微信,在外卖方面的布局则稍微落后了一些。
2023年2月,微信试水“门店快送”小程序,将餐厅、茶饮、食材、生鲜等多类店铺做了集合,消费者只用通过微信“发现”页面的“小程序”进入“门店快送”,再跳转到商家小程序就可进行外卖点单。配送方式灵活,可由门店自主配送,或由美团、达达、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平台提供。
2023年7月,微信的“门店快送”业务拓展至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12座城市,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但此后就很少见到有关微信“门店快送”业务相关的消息。如今,进入“门店快送”小程序,可以看到,囊括的餐饮品牌还不多,基本上只有大连锁餐饮品牌可选。
抛开互联网大厂的外卖成绩不谈,巨头们,为何纷纷押注外卖业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首先是外卖市场本身的吸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市场份额则突破万亿。
另外,外卖消费具有高频、高复购的特点。对互联网大厂而言,以高频的外卖带动其它低频的零售,无疑将有助于其深挖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而且从实际操作来看,大厂们普遍有着更为充足的流量、资本等平台优势。布局外卖更像是捎带顺手的事,做成了,就是新的增长曲线,没做成,也没多大影响。
不过,餐饮外卖的商品具有极强的即食性,所以对配送运力的要求更高,而大厂如果仅仅依赖于第三方配送,运力会十分有限,想要做大外卖就很难。况且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诸如京东、微信等后入局者想要切入外卖市场,占领消费心智,恐怕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新一轮外卖大战开打,餐饮人还淡定吗?
事实上,互联网大厂频频押注外卖市场,最直接影响的莫过于大大小小的餐饮商家。
如今,对大部分餐饮商家而言,外卖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在外卖已经成为企业重要增长极的当下,餐企要想分得这块蛋糕,也越来越难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所以,面对这些互联网大厂布局外卖业务,甚至所谓的“新一轮外卖平台大战”时,餐饮商家们关注颇多,但态度却各异。
比如,有商家认为,参与竞争的外卖平台越多,餐饮商家的处境就会越有利。毕竟新晋平台们普遍会拿出流量、资金的补贴来吸引商家进驻,与老牌平台争抢商家资源。
“外卖平台的增加,意味着餐饮商家的可选择性更多,在佣金、抽成、流量订单分配等方面也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老板如是说道。
但更多餐饮商家的态度还是观望。有餐饮老板就向红餐网讲述称,互联网大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被过度聚焦和放大。京东现在的动作看起来更像是低调试水,餐饮商家们在不了解平台相关规定、运作机制的情况下就冒然投入,后期反而可能会得不偿失。
在其看来,不同平台对应截然不同的流量规则和运营思路,餐饮商家需要增加投入的时间和成本来适应,还有可能会经历“反复的试错”。
长远来看,能否真正互相促进,互利共赢,可能还需要平台和餐饮商家持续不断地深入探索。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