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业甩掉“一只酸奶牛”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上周,新乳业收到“一只酸奶牛”补偿义务人的估值补偿款项,这场延续一年多的纠纷终于划上句号。

4年前,新乳业对“一只酸奶牛”实施收购时,现制酸奶赛道正炙手可热,这笔并购曾给予外界无限联想。

不过,一只酸奶牛最终没能达到业绩目标。过去特殊三年的影响以及经营模式差异,新乳业在尝试拓展新业态中不得不暂时止步。

通过收并购扩张跻身百亿乳业的新乳业,近年转身专注主业并寻求内生增长,剥离拖油瓶在意料之中。

作为近年来低温奶赛道崛起的新势力,新乳业正在乳业最后一战中铆足劲头。对于公司来说,这是关键一战,也是最残酷的一战。

500

甩掉“一只酸奶牛”

2月8日,新乳业(002946.SZ)和“一只酸奶牛”的估值补偿纠纷划上句号。当日,公司公告称,已经收到补偿义务人华昌明、伍元学及华自立支付的全部估值补偿款合计4460.05万元,公司扣除原已确认的或有收益2200万元,增加投资收益2260.05万元。

2021年初,新乳业斥资2.31亿元收购重庆新牛瀚虹60%股权,获得“一只酸奶牛”品牌等相关权益和资源,正式涉足现制酸奶赛道。

当时现制茶饮风生水起,现制酸奶以牛奶特色出圈,更是市场追捧的风口,新乳业拓展乳业之外的新消费业态兴致勃勃。在完成收购后的首次董事会上,公司高调抛出三年开店3000家、挑战5000家门店的计划,一时给予外界无限遐想。

不过,受制于现制赛道的经营模式,以及特殊三年等因素影响,并未让这一计划完满实现。

从业绩承诺上来看,“一只酸奶牛”运营主体重庆新牛瀚虹承诺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7亿元。数据显示,2021年3月到12月、2022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68.11万元、-991.78万元和-416.29万元,触发对赌协议。

2023年11月,新乳业将所持重庆新牛瀚虹45%股权转手给刘永好控制的草根知本,持股降至15%。

2023年12月,公司对重庆新牛瀚虹原股东华昌明、伍元学、华自立等提请仲裁。

2024年3月,公司收到重庆仲裁委裁决书,最终裁决新乳业应收到上述三方估值补偿款4460.05万元、业绩补偿款20万元。

为什么收购后又剥离?来自新乳业方面的说法是,现制酸奶赛道已非公司战略发展重点。

 

并购崛起

新乳业迅速跻身百亿乳企阵营,乃是充分利用了并购手段。

2001年10月,新希望集团斥资收购四川阳平乳业,完成并购首秀。在这之后历经三轮收并购,奠定了新乳业的业务规模,同时侧面彰显出这家区域乳企的狼性基因。

通常一家乳企建设,牧场、工厂、品牌和渠道的搭建一个都少不了,各个环节都需要很长建设和培育周期,新乳业通过资本之手,实现了弯道超车。

初步统计,2021年至2003年,公司实施第一轮收并购,瞬间将10家地方乳企揽入怀中。2003年底,通过收并购或参股等形式,公司旗下已有12家地方龙头乳企,实现年销售规模达6.8亿元。

2016年前后外资乳业品牌涌入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区域乳企的生存环境更加险恶。新乳业的第二轮收并购开始,3个月内兵不血刃地拿下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乳业,并参股重庆天友乳业,对地方龙头乳企的掌控进一步加强,从四川走向全国。

2019年1月,公司成功登陆A股,在资本的助力下,顺势开启第三轮收并购。先后收购福州澳牛乳业55%股权、认购现代牧业9.28%股权,并购夏进乳业母公司寰美乳业100%股权等。据不完全统计,其上市后3年里收并购耗资超33亿元。

此时的新乳业,已实现了对牧场、产能、产品、渠道和品牌的掌控,同时完成了对西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等区域市场的布局。2019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6.75亿元增至100.06亿元。

截至2024年中报,公司已拥有16座乳制品工厂、12个自有牧场,16家生产主体年设计产能合计158万吨。在“新希望”主品牌之外,还拥有华西、雪兰等15个子品牌。

不过,在收并购过程中,新乳业持续攀升的负债一度被业内外诟病,其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63.64%升至2023年的70.47%。不过,公司董事长席刚曾对外表示,负债风险可控。

 

最后一战

尽管席刚认为风险不大,但新乳业内部,已在明显调整步伐。2023年5月,在未来5年发展战略规划中,公司对未来增长定下基调,即以内生增长为主,投资并购为辅,并计划将资产负债率降低10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通过收并购驱动规模扩张多年之后,公司已将扩张放到次要位置,降低资产负债率、寻求业绩增长已成主轴。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66.25%,较上年同期降低4.23个百分点。

公司战略调整的核心,是要在外部市场及消费环境变化过程中找到机会。长期以来,常温奶市场由伊利和蒙牛把持,新乳业以“鲜战略”进行差异化竞争,在低温奶赛道逐渐出圈。

公司先后推出“24小时”等品牌,并持续全国矩阵化布局,获得较好战绩。2024年上半年,全资子公司湖南南山上市“黄金24小时”产品,中高端系列同比增长超30%;高端品牌朝日唯品鲜奶同比增长约15%;活润系列通过新品驱动同比增长15%等。

除了做强低温鲜奶、酸奶产品之外,新乳业正在依托区域品牌进行区域深耕,着力覆盖下沉市场空白区域。

据公司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对投资者的回复,2024年前三季度低温产品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超过50%,其中,占比较高的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均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受益于此,2024年前三季度,新乳业录得营业收入81.50亿元、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分别增长-0.54%和24.37%。在低温产品持续拉动和成本优化的作用下,去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9.09%,较上年同期提升1.66个百分点。

低温奶市场潜力大、增速高,但是保质期短、销售半径受限,被称为乳业市场最后一战。如今,这一赛道早已拥挤不堪。

几乎所有的头部乳企,都在加速布局低温奶,竞争态势不亚于多年前的常温奶战争。其中,蒙牛旗下每日鲜语已位居高端低温奶市场份额第一。

在收并购告一段落后,新乳业通过内部整合,甩掉拖油瓶轻装上阵,才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