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治风暴路径持续清晰化:体制外变革->治理危机->宪法危机->通向。。。?

美政治风暴路径持续清晰化:体制外变革->治理危机->宪法危机->通向。。。?

1、特朗普“空白支票”式授权马斯克,诱发政府效率部对美国政治体制实施具有运动式特征的体制外冲击。马斯克带着六个小年轻,以AI数据核查+社交媒体网络信息披露的方式,直接对美多个联邦政府部门实施体制外变革,并直接实施人事+财政预算方面的实质性削减乃至裁撤,堪称将华盛顿政治生态搞得周天寒彻。

对于MAGA,对于特朗普,以及对于共和党内乐见其成的人来说,这是具有变革精神的特朗普再度回归白宫之后,实施的“排干华盛顿沼泽”,向建制派全面宣战,系统性推进保守派政治议程的关键举措。

从美国的政治体制,以及美国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来看,这种变革,具有显著的体制外特征:主要的权力来自具有空白支票特征的总统行政授权,权力来自于总统特朗普对马斯克个人的政治信任,以及马斯克个人在舆论场而非体制内拥有的典型的克里斯马型权威,变革的行动,从支持者的生活常识以及情感价值处罚,基本不遵循任何体制内既定的行为规范,具有横扫一切的颠覆性冲击特征。

这种冲击的最终效果是什么,还有待观察,但是在短期,无异于事实上在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实施一场实质性的“大规模休克疗法”。

2、被触及核心利益的民主党,建制派,以及所谓“深层国家”已经着手实施全面的司法反制。无论特朗普以及马斯克实施这场变革的真实动机是什么,客观效果就是,变革已经彻底扰动、打乱乃至切断了华盛顿数十年来形成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对长期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深层利益机制,以及整个华盛顿政治-行政-利益相关体的生态,构成了生存性的威胁。

由此诱发的危机感,是肉眼可见的明显;由此引发的反弹,也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态势。最近,19州的民主党人,通过司法方式,强势反制政府效率部接入财政部数据,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征兆。这种司法上的反制,如果持续运行下去,按照美国的政治游戏规律,不可避免的触及美国宪政的核心问题,即总统的权力边界。

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博弈,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触及美国宪政体制的核心议题,并在一定条件触发所谓的宪政危机,虽然目前宪政危机还是一种媒体用于描述事件性质严重程度的修辞标签,但是随着事件的演化,实质性的宪政危机,预期将不可避免的以某种形式爆发,并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3、表层的利益冲突,与深层的文化冲突,相互激荡,最终将共同决定危机的走向。从表层来看,特朗普-马斯克推动的变革冲击,挑战的是华盛顿形成的既定的利益结构:无论是已经成为变革对象的USAID,还是将要成为目标的美国教育部,以及马斯克最近盯上的国防部,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近80年时间里,都已经形成了行政部门-政府承包商的体系化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涉及的美国政府预算支出,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利益。利益当前,各方的行动,都很难存在进行实质性妥协的空间。

从深层的文化和观念因素来看,特朗普和马斯克都是“圈外人”,都是遵循公司化运营的理念,来认识和理解美国联邦政府运行规律的,而且还是主导者一人独大的单一中心的个人化公司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和美国联邦政府运行遵循的多元寡头竞争模式之间,基本上格格不入,核心特征,是多元寡头竞争中必然出现的妥协与合作原则,特朗普-马斯克基本上不予认可,这使得被冲击的利益结构没有弹性的退让和妥协空间,必须予以正面抗击。

在此过程中,政府运行以及治理实践中,必然存在的很难放在公众目光下进行讨论的深层内容,不可避免的浮上台面,比如国家安全、情报、国防等议题领域长期存在的“黑色”,“灰色”支出;比如某些作为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基于圈子内共识但是很难用生活常识进行解释的“润滑剂”以及“沉没成本”就;比如某些作为政府圈内运行共识但是违反普通人生活常识或者个体直觉的特定类型的支出等;比如作为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内部妥协与讨价还价产生的利益交换等。

用网民的话来说,就是那些上了秤1000斤挡不住的内容,非常突如其来的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会进一步放大原先就广泛存在的猜疑,不信任,以及各种负面情绪,并导致情绪激荡催生没有妥协的, 甚至是具有显著非理性特征的行动方案。这种冲突和矛盾,在美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在美国政府-承包商构成的复杂系统里,能够激荡出什么最终结果来,真的就是只有薛定谔能够理解的天知道的状态了。

4、特朗普与马斯克追求的目标多元性,甚至是混沌性,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注入了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特朗普和马斯克都是那种典型的不愿意遵循原有制度采取行动的体制外人士,而且这两个人的个性,本身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存在,除了能够确定的对自我的彰显,近似于自大的自我中心,以及个人对于权力和利益的近似没有边界的追求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有效预测和描述的稳定特征。

以马斯克来说,他本人的身份就是混合的:一方面,他是得到特朗普授权的体制外冲击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另一方面,他个人本身就是新兴的利益集团的成员,不是代言人,是直接的成员,他有可以从这次冲击中直接获得利益的可能,这在美国政治的运行中,是破坏游戏规则的存在,因为常规的政治游戏参与者,都是代理人,而非直接的利益方,对利益方而言,马斯克这样的跨界存在,就是破坏游戏平衡性的存在。

同时,马斯克又是个典型的偏科怪才,他本人并不真的了解美国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律,他是按照他运营公司和个人创新的生活常识,来指导和决定他推动政治变革的行为模式以及路径选择,由此导致的风险是,遇到变革的关键问题,会出现根本性质的错误判断。

5、缺乏对特朗普与马斯克有效的刹车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局势走向恶化的风险。在美国原先的政治游戏中,政治人物以及各种利益代言人的博弈,是在制度的框架内展开的,制度本身有相应的刹车机制,这种刹车机制,是通过客观上起作用的刹车,以及相关博弈主体对这种刹车机制的认可,共同来发挥作用的。

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权威来源,来自其个人具备的对美国民众的动员能力,以及其个人支持者对他们支持与认可的粘性。在行动中,无论是特朗普参加选举,又或者是治理国家,以及马斯克推动政府效率部的行动,都是通过选择性的发布信息(千亿和万亿的盘子,几十年的各种操作,要找点黑材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更不要说通过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搞断章取义或者认知塑造的技术和技巧都已经高度成熟),对其支持者进行情绪和价值动员,形成舆论和政治压力,从外部对体制内施压。

这在很大程度上绕开了美国制度设计中的刹车机制,尤其是使得软刹车,即通过给出一定的信号,让特朗普或者马斯克主动见好就收,事实上变得不可能;能够采取的行动,就是硬刹车,这就要求负责踩下刹车的部门或者个人,直面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群众支持者的愤怒与不满情绪,这在当下的美国政治中,不说完全不可能,但一是比较少见,二是容易出现急刹车之后的激烈冲突。

一来二去,对美国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路易吉类型的物理刹车机制,就要从一种无法想象的选择,变成在某些群体中被接受甚至认可的不可避免的选择。这其中蕴含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涟漪效应,对美国来说,可能就会走向比宪政危机更远的端点,在那种场景下,好莱坞基于想象创作的故事片,没准就要变成某种预示未来的纪录片了。

6、围观的一定要带好保险带,准备好救心丸,做好预防风险外溢的准备。艾奇逊当初提出“等待尘埃落定”,看人砍到一棵大树,欣赏大树倒下之后漫天扬尘的壮观景象,体验某种“***也有今天”的快感,本身也是历史老人时常给出的娱乐方案;但是围观美国这样一个霸权国家经历政治运动的冲击发生在华盛顿的核心层,本身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围观者不仅可以享受多巴胺的刺激(比任何大片带来的刺激都强),也需要做好预防风险外溢的准备,毕竟真要塌了一个美国这种体量的霸权结构的核心枢纽,引发的涟漪和震动,那真的会是地动山摇,散播出来的余波,对于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波及的围观者来说,可能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整体来看,美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当然都是美国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需要做好的,是预防风险,是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等历史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中,参考美国贡献的各种鲜活的教训与负面实践,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的前行。毕竟,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