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修的计划经济为啥搞不好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瑞金:70年代后粮食增产根本上是工业化和科技的产物》评论区,标题为张广才添加】

  • 月光林地
  • 苏联缺化肥吗?没有生产积极性是不行的。

苏联的农业生产搞 不上来,确实与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关

但,苏联农民为什么生产积极性不高呢?这个就真的不是所谓“体制问题”,而是市场问题,,,,话说到 这里,就不得不多提一嘴,就是大家始终有个刻板的成见,那就是把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看成是正负互斥的一对,这是错误的印象

其实,计划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互为左右脚支撑着前进的

基于社会分工的专业生产和社会协作的普遍消费,必然会导致各专业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产品,所以,只要生产的分工存在,产品的交换就必然存在,----产品交换,就是交易,交易场域,就是市场,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就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也存在生产分工和产品交换,所以当然也下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最多只能说是市场被扭曲得过重,但是,本来也没有完全不扭曲的市场,市场本来就是在不断扭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不扭曲,

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也是由各分工单位和中央计划部门共同探讨(其实就是讨价还价)后达成的“议价”契约行为,中央计划部门必需用原粒料,能源,工人,技术,直到资金等各种实物,当作“货币”行使支付功能,去“购买”分工生产单位的产品,然后“卖给”生产其他产品的分工单位,并收取他们的“等价”产品作为交换,-------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市场行为“,其中分工生产单位是交易的甲方和乙方,中央计划部门充当的是一个贸易掮客的角色和功能

苏联计委给农业部门下达生产指令,相当于“下定单”,但是,计委手上的“资源”不足,“支付能力”受限,这就相当于赖帐(象不象印度客户?),长期赖帐,就没人愿意跟你做生意嘛 ,,,这就是苏联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苏联计委手上为什么会资源不足呢?----因为苏联的轻工业极度短腿,民生工业品严重不足

苏联轻工业为什么短腿?----因为苏联的民生工业市场太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生产成本太高,,,慢慢 地,轻工业就自然而然地萎缩,凋蔽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苏联的民生工业市场为什么太小?因为苏联的民生工业品不被 允许进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

站务

全部专栏